一位商界朋友由于经济条件好,痴迷于收藏“古董”。去年,他到外地联系业务,在当地文物市场看中了一个精美的“清代瓷瓶”。卖家要价3万元,最后砍到8000元成交。他又花500元请市场上一位持有“文物鉴定师”证书的老者做了鉴定,“证明”出自“光绪年代的官窑”。他带回后,兴高采烈地拿出来让我欣赏。对此我一窍不通,赞赏之余提醒他别买了“假货”。今年年初,他到北京出差带上了那件“宝物”,托人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一位专家作了鉴定,结果证明是一件赝品。看来,热衷于文物收藏,须慎重才是。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开始热衷于投资,致使我国民间艺术品收藏持续火爆,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潮。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不断递增。然而,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和壮观的文化事业,却被一个突出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收藏品的真伪问题。现在,许多收藏者手持“宝物”,却为得不到准确的鉴定而大伤脑筋。(见2007年7月1日《工人日报》朋友买到的“清代瓷瓶”,显然是被卖家和文物“鉴定师”合伙忽悠了一把,致使其8000多元打了水漂。 收藏爱好者之所以应该对收藏“古董”持慎重态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物市场赝品即假文物泛滥成灾。不久前,参加在央视“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武汉”大型活动的文物鉴定专家称:此前他们走了20多个城市,不少地方的赝品率达到了80%至90%。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也曾在进行文物大检查时透露,北京文物市场流通的所谓“古董”有九成以上是赝品。在赝品充斥的文物市场上淘宝,不瞪大眼睛、多长个心眼,岂有不上当之理? 收藏爱好者之所以应该对收藏“古董”持慎重态度,另一个原因是文物鉴定“专家”鱼龙混杂。由于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鉴定专家,此时鉴定专家的专业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可相当一部分所谓的鉴定专家,有的本身就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上了一张证书,便开始自称鉴定家出来赚钱。由于这些人缺少专业素质,鉴定时信口开河,因此引发了一些纠纷和官司。 之所以应该慎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文物市场诚信缺失。在一些所谓的“专家”“鉴定师”中,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诸如,客户请他们鉴定,他们故意低估鉴定物,转手又将客户的鉴定物“骗取”到手,与有关拍卖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联手,将真品说成是假的,将赝品说成是真的,坑蒙拐骗不懂行的消费者;还有的“鉴定师”投客户所好,专讲客户喜欢听的,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几百元、逾千元乃至上万元的费用。 文物市场管理混乱的局面,关键在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正如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指出,由于文物保护法针对的是出土文物的管理,市场法律法规针对的是商品交易,而全国收藏业并无政府部门专管,整个收藏界的鉴定、评估和纳税长期处于法律真空地带。但令人欣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并且将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鉴定纳入法律轨道,相信到那个时候,“古董”收藏者们便可放心地搞收藏了。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416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热衷文物收藏须慎重才是莫上文物骗子的当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