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在地壳中仅为亿分之一,中国自宋以来白银开始货币化。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中,白银常以元宝、银锭、银元形式出现,马克思在《货币论》中提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近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的银器。银器最初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的两河流域,这一地域有着特殊的地理意义,对于东方讲,它是西部,而对于西方讲,它又是东部。因此,最初的银器被西方称为“来自东方的银器”。 中国银器发展简史 中国银器最早出现于商周。目前发现的仅为简单银饰品。至西周,中国人已掌握了金银平脱技术,即将一些银片贴于器物表面的涂漆上,经打磨即现出银色花饰。当时曾有一件高27.3cm,宽29.9cm的银马冠,制作十分精美,可称为惊世之作。 春秋战国是我国银器的提高时期,无论从数量及质量上均与前期有明显变化。山东出土的带有“陵夫人”款的银以及一只直径37cm,高55cm,重1705克的大银盘可称为战国时的经典器物。当时中国人还掌握了刻花鎏金等技术。至秦汉,中国银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人可以用铸造、焊接、掐丝、镶嵌、抛光等多种工艺制造出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器皿。 至唐,中国社会对银的崇拜与追求达到了狂热程度,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银的贵金属本身价值的认可。当时的白银制品深入社会各界,特别是皇室及宗教上层人士更为器重银器。此时的银器不但数量可观,制作工艺也达到最高峰。 宋代的经济状况使银器进入了民间,但制作工艺无明显提高,元代时间较短,存世器物也不多。但明清时期中国银器的制作及精美程度又达新的高峰,其制作工艺吸收了历代精华,并产生了相当多的传世精品。 银器的鉴赏 银器与其它艺术品一样,同样存在鉴定问题。对银器的鉴定与对其它器物的鉴定有着共同点,但也有不同。共同点无非是断代、真伪、定价。但银器的特殊点是材质,银器是用贵金属银制成,尽管所用材质纯度不一,但必是用含银80%左右的材质制成。对于银器的鉴定的第一项是材质,而确定真伪的最佳方法是识款。一般来讲,在宋以后的银器上开始有款。银器上的款多为中国文字“纹银”、“足纹”、“足银”等字样。凡是带有此款的均为纯银器。另外,银器上还常有银楼、银匠等名款,然而有些非银器上也打有“足纹”、“足银”字样,但字体恶劣,极不规矩。这是制假者造的假款,往往打在铜镀银器上,此点应特别值得注意。另外,要正确区分镀银、包银器,这些器皿可从重量、外观等特点上加以鉴别。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制出相当多的“白花花”的金属或涂料,众多器皿在外观上极像银器,但多是一些合金或化学制品。 除了通过器皿上的款识来鉴别银器外,还可以根据器皿的轻重手感、外观、锈色、加工效果以及敲击声、传热状况加以确认。总之,对于银器的鉴定,要从各方面综合判断,不可仅凭表象或单一特征加以确定。 鉴定某一件银器的产生年代,也是银器的重要鉴定内容。对银器所处的年代的鉴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通过器皿上的文字及款识识别。唐代银器上常见用墨笔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包括制作者、重量、用途等内容。宋以后的银器上有了款识,但直到清才有明确的朝代款。带有这些款识的银器相当少见,可称之为“官器”,如“乾隆造办处”等等。除此之外,对某一件银器的制作年代的判断亦可从其器型风格加以确定。任何一件器皿,其器具特点都与同时代的瓷器或铜器等有相当近似之处,参照其器型特点,亦可对银器的产生年代加以确定。对银器产生年代的鉴别,还可以通过器物上的纹饰及装饰手法加以鉴别。比如战国时期的银器上多见动物如虎、鹿等,同时会有蟠螭纹饰,这与同时期的铜器、玉器等纹饰相仿。而秦汉时期的银器上多见龙凤纹饰。至魏晋南北朝时,器物上除动物纹饰外,开始出现了花枝、人物、莲花等纹饰。至唐,银器上的纹饰达到高峰,此时的银器无论从装饰、制作、纹样上讲除有中国特点外,还吸收了西方银器的特点,并形成了极为明显的盛唐风格。这些银器上的纹饰可以说应有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及各种宝相花、忍冬及缠枝莲等精美绝伦。总之,银器的断代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与对其它艺术品的观赏相同,对银器的观赏可从如下的方面入手。首先是外观、银器的第一特征就是具备形体概念,如果说最初人类制作银器只是对自然器物的单纯模仿,但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有意识的创造。一件上品银器的造型应是根据不同用途而设计,但基本要求是器物线条流畅,各部位与整体和谐、三维比例恰当。其次是观赏银器的加工装饰技艺。众多银器采用多种工具制作,如镶嵌宝石、鎏金、篆刻、高浮雕等等手法,使得一件银器富丽堂皇,异常精美。对银器的欣赏的另一方面是看其反映的艺术风格。因为任何艺术品都具备时代的特征,上面的纹饰、特征反映了某一时代的特点。 银器市场与投资 银器市场与其它艺术品一样,目前基本上包括了三种场所。其一是各种艺术品市场。这些市场无论经营品种和规模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银器的数量十分有限,多数卖品都是低档的挂件及饰品。至于一些立件及器皿却十分少见。另一个市场即旧货市场,如北京潘家园、报国寺。这些市场的流动性强,卖家来自四面八方,但与上一种场所相似的是其出售的器物大部分为饰品及低档品,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两件十分不错的银器。银器的最后一个市场就是拍卖市场。因为国情不同,拍卖情况也不同。国外银器在艺术品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些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每年都要举行银器的专场拍卖会,而目前国内拍卖会上的银器几近凤毛麟角,偶尔出现几件,如嘉德小拍曾买过一件清宫造办处的官器,翰海也成功拍过圆明园内的纯银辅首。但与其它艺术品比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差很远。 从收藏群体看,近年来逐步在扩大,即收藏的人数在增多。由于银器存世数量不多,人们对之了解程度不深,因而受到很大限制。但从发展看,前景十分乐观,其理由如下。其一,从目前状况看,无论从社会媒体还是收藏队伍,对银器的兴趣在不断提高。中央电视台在不久前曾连续三次播出银器节目。其他收藏报刊上也登出不少银器内容的文章,银器收藏市场正在升温。从拍卖会成交情况看,几乎很少流拍。其二,人们对银器的认知度也在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银器本身具备着更多层的价值,“乱世金银、盛世典藏”,银器本身既是贵金属,又是收藏品,无论何时收藏都具深刻意义。目前,在各种市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带有官款的瓷器,但带有官款的银器却十分罕见。因此可以讲真正的带有官款的银器应该具有相当的收藏意义。其三,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形成成熟的银器市场,因而造成鱼目混珠、价格混乱的现象。多少年来,字画与其它艺术品的价格均有基本定位,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因此很难捡到大漏儿或打眼吃大亏的事。但银器市场中却是暗流涌动。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捡个“大漏儿”,也可能稍不留神吃个大亏。比如一只制作精美,可称之为精品之精品的清早期六方盒仅花五六百元便能在著名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被拍得,而且还“饶上”一只紫铜珐琅盒;而一位海外华人前几年却花大钱买了一些仿唐的现代银器。 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目前各个工艺商场出售的现代制作的银器如一只150克的圆银盘竟卖数千元,一只小银碗也要卖到四五百元,而在潘家园市场一只元代的银耳杯仅花一百元就到手了。除此之外,由于专业人员有限,市场上常常有买假卖假之事发生。一个著名拍卖公司竟将现代银匠制作的银器当做清代银器出售,并且还以数千元的价格成交。 综上所言,当前的银器收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机,这一时机是处在一个十分明显的价格反差时期。这种反差包括新旧反差,即旧货价格远远低于新货。新的银器基本上是8元左右1克,而旧银器反而只有2元左右1克;另一反差是国内外价格反差,中国银器在国外艺术品市场被藏者十分看好,比如去年国外某公司拍出一只清早期小银盒,出价一千多欧元,合人民币万元以上,而前文提到的那只六方盒无论从体积、做工等都比其高很多,但在国内仅五六百元就买下了。银器价格上还反映出强烈的时间差。几年前,仅用一二千元即可买到一件非常罕见的官器。但目前的银器却“涨”了不少,不少场合下一件银器的成交价已超过万元。另一反差即是地域差,在一些边远城市,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相当不错的银器。 正因为有了这些反差。目前的市场才为我们提供了收藏银器的良机,可以预言,今后,银器的升值空间将相当大,它会以大大高于其它艺术品的升值率,成为市场的新贵。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407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银器,市场新贵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