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铸币。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故万历钱铸量较大,形制以小平、折二居多,光背或背文字和纹饰者皆有,版式较为繁复。各种形制或版式钱中,有珍有普。 次观铸相。万历通宝本品铸制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坦平,穿轮干净,字廓清晰有加。万历通宝其直径25.8毫米,重约5.23克,属小平制式,亦可曰小平大样。其面缘廓中宽,背缘廓乃宽缘,狭穿,整体铸相大气,更感踏实,凸显官炉出品应有之相,故其相门洞开,毫无疑问。 再品书相。可见万历通宝四字,楷书书体,书意端庄,布局协调。万历钱之典型书意神韵彰显无遗。其背穿上铸横禾字,穿左角铸月纹一颗。此点甚为特别,虽非仅见,然亦极其少见。由此也构成了本式钱之一大特点。无需赘述,本品书门可开,燕山立见。 万历通宝铸造背景 钱币是如何产生的 万历通宝的由来,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 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 万历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铜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374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万历通宝铸造背景 禾月纹钱币特点分析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