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之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 投资艺术品是一种以零散的投资获得规模收益的方式。 艺术品具有的经济价值令许多人开始学习文物、了解文物、保护文物。 只收不出的是藏家,短买短卖的是行家。 “中国瓷器是一种国际化的艺术品,可称为‘硬货币’。”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用这句话开始了他的专访。在2个小时的访问里,他对陶瓷收藏行业、收藏市场以及市场中的藏家和行家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记者:目前的瓷器市场价格普遍不低,您认为未来瓷器的收藏市场将怎么发展? 曾波强:应该说市场向好。主要有几个理由:1.古董不可再生,特别是瓷器的总量呈递减状态,供求上总是有矛盾的;2.外国有完善的投资平台,大多数基金和企业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向艺术品市场,但中国这样的企业还凤毛麟角,未来将产生巨大的藏品需求;3.近年来公藏机构重视和追求藏品的数量和档次,将带动更大的需求;4.与外国的同时期瓷器比较,中国的瓷器价格偏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必然会回归;5.私人博物馆日逐增多,会对艺术品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 中国瓷器是国际化的艺术品,可称为“硬货币”。欧洲直到中国的乾隆时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因此外国藏家对中国瓷器特别是乾隆之前的瓷器非常狂热,许多天价拍品都是在海外拍卖会上成交的。 记者:如何看待投资艺术品和投资其他渠道的区别? 曾波强:艺术品与其他投资手段的关系非常微妙。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时,很多人会把资金投入到艺术品中;而当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大热时,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因为资金紧缺,很多人把资金都投入到“赚快钱”的渠道中,但赚到钱后又会回归到艺术品中。 所以说,投资艺术品是一种以零散的投资获得规模收益的方式。很多藏家收藏多年,最后将多年珍藏藏品以专场拍卖会的形式推出,一次回收大量资金。其次,艺术品投资与房地产不同,可以随行情变化在不同的市场中择高出手。更重要的是,收藏艺术品是一种享受,收藏市场上最终的赢家还是收藏家。 瓷器行情不断上升 记者:但市场中仍存在不少的投资者,他们对于市场来说起着怎样的作用? 曾波强:市场中的瓷器行情不断上升,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机会。比如一个朋友在两年中将同一件瓷器买卖了5次,第一次买进价格为8万元,最后一次卖出为40多万元,这类人我们称之为“行家”,是靠买卖古董为生的。 近20多年来,艺术品具有的经济价值令许多人开始学习文物、了解文物、保护文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我认为即使是投资也要坚持中长期投资,要真正喜欢被自己用于投资的艺术品。 记者:您认为行家和藏家是不同的人? 曾波强:是的。只收不出的是藏家,短买短卖的是行家。行家好比书画市场中的经纪人角色,他们用亲身实践获得的能力、“交学费”获得的经验来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行家最后也可能成为藏家,但几率较低。而从藏家发展到行家较有可能。 记者:鉴定权威性依然是市场中最大的难题? 曾波强:鉴定力量缺乏会制约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北京、上海也有同样的困扰,但他们市场上有较多的鉴定权威。这个市场谁说了算?这是艺术品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认为解决方法第一是需要制度,比如资格证制度,其次,要解决“鉴定家”泛滥的局面。 鉴定不只是断代问题 记者:陶瓷收藏市场发展方向如何? 曾波强:要逐渐培养学者型人才。据我了解,法国有一些鉴定专家在写字楼办公,专门为拍卖行“掌眼”并出具证书,自己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而这些专家在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对这个专家的能力、人品和行内认可度等进行评估,一旦专家鉴定时走眼,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赔偿。 其次要走出去。广州市场上藏品不少,但高端的稀少。如2005年底一对道光青釉月牙罐在广州的拍卖中18万元无人问津,到了2006年春,在北京就以33万元拍出。这也是许多广州拍卖行头疼的问题,因为价格低,难征集到好藏品,市场无法往高端发展。 记者:收藏陶瓷应注意什么? 曾波强:以前学瓷器鉴定主要解决断代问题,而目前学鉴定先要辨伪,然后是断代,还要评价其艺术水平、稀有程度、文化内涵,最后是市场价格。 另外,很多收藏者有收藏误区,按尺寸、块头选择瓷器。其实瓷器中档次最高的是玩赏类的小件瓷器,其次是摆设、陈设品,最后是实用瓷器。建议收藏者收藏中档以上的瓷器,特别是胎釉、画工精致的器物,未来才能更有升值空间。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369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曾波强:搞活市场靠行家赚大钱还看藏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