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改良,应该自19世纪晚期就开始进行,而自新文化运动起发展最为迅猛,并涌现出一批极为杰出的画家。这些大家无一不是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又在中西文化艺术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骨子里有着强烈的中国意味。然而现在的中国画变革,则更多的强调是视觉效果的冲击力,也就是“意味”不断减少,而“视觉”不断增强。当然,传统领域里,产生了一批有感情、有深度、有思想的反映时代的画作成为这个时代的风向标。也一直影响到现在。 古玩收藏网李经理分析说:“中国画是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所以对中国画的学习,前提是对中国文化要有深刻的学习理解。而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中国画,自然养料贫瘠甚至变身为异种。现在的问题是,还能够有多少画家坚持不懈的学习传统文化,哪怕是肤浅一点的、和绘画息息相关的诗文书画?反过来说,又有多少“收藏家”能花出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去学习中国文化,从而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中国画,再进一步去选择画家?” 当前的中国字画市场,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历史的久远,让中国字画有了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字画的形式、种类、技法、内容也发展的更加丰富,致使更多的人们以淘金者的眼光来开垦这块肥沃的土地。导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现代作品思想性的欠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足,成为当前中国画潜在的危机,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将中国精神传承与发扬下去。古玩收藏网签约书画家宋元明先生说:“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继承优秀的传统,一定会将中国精神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在绘画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前,激进时代已然过去,更多的当代画家以回归的姿态默默的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延续着“传统、生活”的探索方式,以寻求中国艺术新的突破口。 这是一幅直挺的竹子,这不禁让人想起郑板桥的那首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自古以来,郑板桥是有名的爱竹人士。而竹,自古就有“竹报平安”之说, 还有高风亮节、节节高升之意。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此幅佳作挂在家中任何一处都会增加生活的美好寓意,而且作为礼馈赠他人相当不错。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国画发展的金钥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