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动物、书法等等几大类,从古至今,国画的发展经历了很大的变革,国画的花样更是多样化了,艺术家们留下了精品字画在熏陶我们的情操的时候也记录了古代中国艺术家的那种浪漫主义情绪,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品的在现就是艺术家的在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画,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宝藏,它一直是我们继承与发扬的重中之重,国画在用色方面的卓越成就突显出了数千年来我们民族的独特审美与艺术技能。虽然用色在传统国画中只属于一个技法形式,但在整个国画体系中它又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古玩收藏网对这一传统技法进行了研究整理并加以概述,让人们更能清楚地了解到用色技巧的历史与发展,从而更准确的使其精华发扬光大。 中国画色彩上美感观念的形成是同民族绘画特有的美学思想、审美体系是一脉相承并受其制约的。中国画强调“心意使法”、“以意运法”、“尚意”、“尚趣”。尤其是一直遵循着“似与不似之间”这一艺术原则。在“物”与“我”的关系上,中国画中的“我”始终处在主导地位,故在用色上也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在逐步地形成一套较固定的程式化的赋色标准,即使根据不同对象的特征,而着以相应的色彩。这种程式化的标准,使色彩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具有新的特定的涵义。这同样是色彩的拔萃和升华。 从古籍中可以看出,色彩在中国画中一部分是注重装饰美;另一部分则注重表现美,像笔墨一样的直接抒“写”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中国画用色的独特风格。无论富丽也好,淡雅也好,都不是客观真实色彩简单的再现,而是有意地从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象真实感的色彩,造成某种特定的色调,以传达更为鲜明的主观感受,过体现更为和谐的韵律,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当今一批有识有为的中青年中国画家,他们努力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形式,从古今中外各类艺术中吸取营养,求新求变,他们思想活跃而敏感,重视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变,敢于否定自己,更善于肯定自己。他们敢于用现代人的眼睛去发现世界、观察世界,也重视现代人对色彩的爱好和追求,用笔用色灵活多变:或泼彩,或没骨、或喷洒,或积色;利用不同质地、工具,追求多变的肌理,色彩斑斓,纵横狂放,闪烁着时代的光彩,作品中力求把科学的色彩规律和传统的赋色标准相结合,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改变人们对传统赋色观念的认识,使中国画用色的理论和传统技法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开创具有强烈时代意识的现代中国画的新领域。 注:启铭,原名付官荣。1969年生于南昌,现定居北京。现为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当代杰出书法艺术家、中国书画作品市场最具潜力艺术家。初临,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兰亭、颜、柳、赵,能后把其所有的共优之点加以整合融通。师从著名画家刘封、白雪石、吴冠中,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厚重奔放的绘画风格。作品经常参加世界各地展并获奖。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219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国画的历程和发展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