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书法名家,一定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而且,成绩只是对艰辛付出的一种肯定,与享受书法艺术的过程相比不值一提。写字并非是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写心和修身。写字需要敬其事而心气和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自然。一旦进入写字的状态,烦躁便统统抛到脑后,不急不躁,不悲不喜,笔行纸上,自在天地间。总的来看,书法市场的价格混乱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的深层次原因造成的: 第一,艺术价值与作者名气同时左右书法价格。在书法市场上,书法作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以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为例,早在1972年底,《人民中国》杂志在选择现当代中国书法精品赴日本展览时,林散之的草书作品就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人的高度赞誉,名列榜首,被认为代表了当代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虽然林散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已经盖棺论定,但是,就目前的书法市场行情而言,他的书法作品平均价格也只有40000元/平方尺。其他书法造诣颇高的书法家,例如白蕉、陆维钊、邓散木等人的书法作品价格,通常几千元就可以成交,精品力作一般也只要几万元。那些公认的艺术价值并不见得高的名人书法作品,倒是不仅广受世人关注,而且市场价格高昂。 第二,书法家的“非职业化”导致价格混乱。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数十所高校设立了书法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多达数百人。然而,与美术相比,书法的体制化历程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众所周知,画家作为一种职业的历史相当悠久,而且,人们也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真正的职业书法家——书法家协会中的专职工作人员除外——却是凤毛麟角,并不多见的。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著名书法家,同样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中国书法特别强调所谓的“字外功夫”。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自身学识不够,国学修养不高的书法家,无论在技法上多么出神入化,也绝对不配叫作“书法家”,而只能称为“书匠”。在这种情况下,书法家显然很难成为一种体制化的职业,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也并不鼓励人们将书法作为一种职业,专门地从事书法创作。 书法家的“非职业化”现状对书法市场的影响,显然是重大而深远的。虽然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书法家不应该仍然死守着“书法家”的传统原则,更不应该将“卖字”视为文人不屑一顾的行当。并且提出,必须走市场化之路,理顺书法一级市场,才能使中国书法市场的现状得以改观。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也许只是书生之见。既然绝大多数当代书法家都不是职业书法家,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逼他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全面推向市场呢?中国有一句古话:“秀才人情一张纸”,传统的力量是不容易轻易改变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书法市场的混乱,显然是可以理解的。书法家馈赠亲友之作、笔会应酬之作、画廊代理之作和私下交易之作,都在书法市场上流通和交易。这些书法作品的题材不一,精粗混杂,成本不同,售价各异。举例来说,对于书法作品的卖方而言,如果这幅书法作品是书法家本人馈赠亲友之作,成本几乎全无,售价可能很低;如果这幅书法作品是通过画廊购买而来的,成本当然不菲,售价可能很高。因为卖方的成本不同,他的卖方保留价格(即卖方愿意出售某件书法作品的最低价格)自然各异。问题是,当这些来路各异,成本不同的书法作品同时出现在书法市场上的时候,麻烦就出现了。作者相同,尺幅类似,精粗小异的书法作品,因为卖方的成本,以及卖方保留价格的不同,价格就相去甚远。这显然会让书法作品的买方难以作出准确地判断,从而最终导致书法市场的价格混乱。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书法市场价格混乱的深层原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