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产业大发展,就没有文化大繁荣,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竞争力的提高,没有市场需求的推动,就不会出现长久繁荣。” “必须尽快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的现实,这是实现‘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的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动员令。我们应该在做强文化产业,做大文化贸易,做实文化交流上下苦功夫,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主导全球。人们的各类消费,按照市场供应和需求平衡的基本规律进行生产和流通。文化消费虽然存在着民族、地域、宗教、传统等烙印,但其生产和消费的基本规律还是依照社会经济的主流在运行。所以,中国文化真的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性消费主流,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融合文化特性,去满足市场需求。要坚信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市场需求巨大。美国人改编中国古代的《木兰辞》成为全球畅销动漫作品赚数亿美元,由此可见一斑。 令人欣喜的是,十七大之后,全国已有23个省提出将文化强省或文化大省作为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有13个省区市设立了推动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密集区。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6省市的文化产业资产拥有量均超过千亿元,北京市文化产业资产达到8000多亿,6省市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总资产的60%以上。北京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3%。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5%以上。 北京将重点打造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交易、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等九大中心,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与“创意之都”。综观全国及北京市的经验不难看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赖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产业大发展,就没有文化大繁荣,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竞争力的提高,没有市场需求的推动,就不会出现长久繁荣。 做强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明确包括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各种力量和各类主体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要明确责任,找准定位,扮演好各自角色,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要到位。近几年北京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正在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市场主导,中介辅导,企业主体”的局面。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科学、有效的。 二、按照“文化例外”原则,大力支持对外文化贸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发展文化产业,也不能以老眼光看待对外文化交流。我们要站在新世纪新时代高度,按国际通行规则特别是“文化例外”的原则,增强开放创新意识和吸收融合能力,着眼国内国外两个文化市场,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做大文化贸易。当前应特别强调做大对外文化贸易。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我国不到1%,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国内产业结构中文化产业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而且自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出口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也比电子业和汽车业大。目前国际文化贸易极不平衡,全球文化贸易额70%以上集中在美、英、法、德、日5国之间,而其他国家以文化为核心的产品输出微乎其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贸长期顺差,但文化产业出口却一直是惊人的逆差。有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贸易逆差达5-10倍以上。其中,版权贸易逆差更是高达10-15倍。200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我国对美版权贸易是1000:6。其中,作为全国版权贸易中心的北京地区2005年引进版权7276种,输出版权仅为868种。又如影视行业,像《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在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票房,而中国电影的出口却极少,在西方主流院线几乎可忽略不计。再如文艺演出市场,近年来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更值得关注的是,跟国际成熟的文化贸易市场比较,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多属于“原生态”,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市场化,一旦有人抢先,等于抢占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资源。日本把中国的《三国演义》改编成日本式的,美国人把《木兰辞》改编成美国式的,韩国人拿“粽子”去申报并被联合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这些现象,无论从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角度,还是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与迅猛崛起的经济相比,拥有5000年璀璨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当前的文化贸易逆差现象显然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作为一种关乎价值观的文化及相关贸易,直接影响到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与地位。必须尽快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的现实。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比重,使“世界工厂”供应给世界的,不再仅仅是物质产品,而更多的是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让中国尽快由文化古国成为文化出口大国,也是实现“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保证。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基于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是在世贸新规则下进行的,我们必须用好“文化例外”等国际规则,各级政府应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财税、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在体制机制上适应市场要求,注重内容产业。要把财政引导性资金功效发挥好,少些直接补助,多些以奖代补。要构筑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投融资平台,引入机构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共同参与文化产业投资。适时推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没有产业发展规模的资金持续注入,不可能出现一个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要创造一切条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多方力量齐促齐上的局面,形成文明古国崇尚文化、消费文化、爱护文化、弘扬文化、人人都是文化使者的良好发展氛围。 https://www.kaimen360.com/zixun-2127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
关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