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764年作《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RMB 37,950,000;尺寸:195×100.2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11-17。 款识 1、两枝老干无多叶,让尔新篁正展翎。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板桥郑燮写。 2、乾隆甲申。 钤印 郑燮之印、七品官耳、谷口歌吹古扬州。 墨竹始于五代,南唐后主以金错书法写墨竹,是双钩画法。蜀之李夫人见月下竹影翩然,有所领悟而作墨竹图。宋代文与可画墨竹最为著名,之后各代都有长于墨竹的人,以清代郑板桥为最著名。士人以物比德,梅竹兰菊岁寒四友是君子节操的象征。板桥所作竹不讲师承,风格峭硬,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这幅竹石,同样的是他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人格化身。 官场的倾轧并不只是高层的特有产物。为小官小吏者在夹缝中生存,有的拜迎官长表功劳、欺下瞒上逞威风,郑板桥却爱民如子,为开仓赈济灾民而宁肯不要乌纱。平生“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卖画扬州时,他声言:“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穷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这幅图中的石先勾勒出状貌嶙峋,再辅以焦墨的皴擦,而画竹则以湿墨表现植物的水份和生机,浓淡对照富于层次,竹有凌云之志,竹叶简劲不带一点风中飘逸弯折之态,这都是为了衬托其坚固不移的气节。 画作于郑板桥去世前一年,图左所题七绝托物言志:“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汉代蔡邕,为著名学者、书法家、音乐家,才女蔡文姬之父,曾经在一座名为柯亭的竹亭中找到制笛良材。诗谓老竹到了生命的尽头还可以焕发新生,将来没准还能被人发掘制成好笛子呢!古稀老人体力已衰,但到最后一刻仍自信自强,念念不忘追求生命的价值。这种热忱,或许正是他的人生能够光照青史的原因所在吧。书法融入画法,画法参入书法,是板桥的特色。他的书法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所以蒋士铨概括得最好:“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图中钤印“七品官耳”、“谷口歌吹古扬州”,后一枚闲章取自三个古人的典故,郑板桥以他们为同道中人,借此概括了自己的平生: 汉成帝时政治黑暗,大将军王凤以国舅之故专权作威福,时人敢怒不敢言。郑朴谢绝王凤重金礼聘,在谷口耕种修身,以此名震京师。又,清初书法家郑簠号谷口,以草书笔法融入隶书,颇有创树。“歌吹古扬州”,则是化用了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诗句意思好比是现代人讲旧上海南京路上的香风与小调醉人而已。可知板桥对于在扬州的生活还是感到比较惬意的,而同时自比杜牧也说明他对自身的才情颇为满意。 古时世俗调笑,以为人生最大憧憬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中古时人物,说到扬州不能不提杜牧。近古时人物,说到扬州便不能不提八怪。然而造就扬州成为繁荣大都会的却是运河, 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令举世瞩目。扬州正当南北运河入东西长江之交汇口岸,为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和太湖流域物资交流的主要枢纽,成为漕运及盐铁转运中心,舳舻相接通宵达旦,成为唐代全国排名第一的热闹大都会及贸易港口,其意义决不亚于今日上海,中外商贾云集辐凑,在当时有“扬一益(今成都)二”之说。 以豪奢而追逐名家字画,对于扬州成为艺术中心势必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八怪”应运而生。“八怪”究竟是哪八人,实际有不同的说法。他们并无组织,只是不约而同地来到胜地以卖画为生,兼有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特质,他们在生活中特立独行,艺术上敢为天下先,崇尚新奇独创,为千年古扬州增添了最后一笔亮色。“八怪”当中最为家喻户晓的是郑板桥,以其人格与书画并举,将一介芝麻官做到了不朽。 https://www.kaimen360.com/jingpin-7627.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郑板桥1764年作《竹石图》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