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鎏金铜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像;成交价:RMB 6,317,360;尺寸:高26.4cm;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05-30。 在西藏佛教艺术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流派与艺术地位。清代西藏佛教艺术在继承前代艺术的基础上,继续朝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高度写实为主流的艺术风尚和流派,开创了一个充满现实主义艺术气息的全新时代,为趋于衰微的西藏佛像艺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史上的最后绝响。这一写实风尚流行普遍,影响深广,其中在佛教造像和绘画上的表现尤其突出。此次香港佳士得推出了这尊铜镀金三世达赖喇嘛像就是这一写实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 此像头顶无发,现庄严僧相。面形长圆,额部高凸,额前及两鬓刻出弯曲和对称的发际线,将头面分隔清晰;眉弓隆起,眼窝微陷,双目睁视前方,目光炯炯有神。鼻梁短小,双唇微启含笑,慈容现于满面。双耳齐垂,耳轮分明。所有这些特征皆一丝不苟地刻划出来,极尽写实之能事。上身着交领式僧坎(僧祇支),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着僧裙。衣褶大起大落,流畅优美,既显飘逸自然,又不失严谨规范,展现了极高的写实水平。宽大的衣缘上錾刻繁密的花卉纹饰,颇显精致华丽。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左手置胸前结说法印,右手自然下垂置右膝上。莲座为半月形双层束腰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饱满细长,形同明代样式,在宽大莲叶托护下,上下对称分布,看上去秀美齐整。莲座后部底沿上刻有藏文铭文,汉译为「顶礼杰旺塘钦巴阿格旺秋索南嘉措贝桑波」,由此而知此像表现的是格鲁派达赖喇嘛世系中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整体以红铜铸造,表面镀金纯厚,金色灿烂悦目;底部保存有完好的装藏,封底板密封严实,使其继续保持着宗教神性与加持力量,其上所刻十字杵几乎占满底板,图形圆大,刻划精致细腻。通观全像,可谓造型完美,形象生动,技艺高超,品相一流,既充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慈容德范和超凡气质,又生动刻划出藏族人特有的纯真质朴的相貌特征。 三世达赖,法名索南嘉措(1543-1588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出生于拉萨近郊堆垄。4岁入哲蚌寺,7岁受沙弥戒,11岁任哲蚌寺第十二任赤巴,22岁受比丘戒后又受色拉寺第十三任赤巴职位。1578年5月与漠南蒙古王俺答汗会晤于青海仰华寺,受赠「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尊号,达赖喇嘛名号由此而来。此后三四年间,奔波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授徒传法。1586年抵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为俺答汗举行超荐法会。在内蒙古期间,于归化城建锡热图召寺,1587年至内蒙古东部传法,同年喀尔喀阿巴代台吉前来拜见,又赠以「诺门汗牙齐瓦齐尔可汗」尊号,使黄教影响播及内外蒙古。1587年僧格都棱之子奢力克上表朝廷,为其请赐「朵尔只唱」封号,明神宗旋即邀请赴京会晤并讲经。接受邀请后,于1588年启程赴京,不幸中途于内蒙卡欧吐密圆寂,享年46岁。一生大力弘扬黄教,并积极协调汉、满、藏、蒙民族关系特别是明中央与蒙、藏地方关系,成就显著,为后世达赖喇嘛树立了爱国爱教的光辉形象。 看到这尊造像,笔者立刻想起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铜镀金四世达赖喇嘛像(图一)和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的铜镀金自在观音像和地狱主像,它在材质、大小规格、造型风格及局部细节上与四世达赖喇嘛像几乎一模一样,应当属于同时制作的一套造像中的两尊,而在造型风格及工艺上与保利拍卖的两尊造像也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说四尊造像皆属于同一风格类型,具有共同的艺术特点。其突出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造像全身结构匀称,量度准确,形象庄严,充分体现了造像者对佛教工巧明的精深造诣。其二,造型生动,姿态优美,与当时同样讲究量度的北京宫廷造像相比,造型姿态更显灵动,更富张力和艺术韵味。其三,无论躯体造型,还是装饰部位,都追求自然的写实性。如躯体和四肢具有肌肉感,线条柔美生动,全身充满生机和活力;装饰富于现实意味,此像衣缘刻划的花卉纹饰就是突出的表现。其四,造像用材讲究,胎体厚重,雕刻细腻,造型规范,镀金亮丽,打磨光洁,无论整体还是局部细节都一丝不苟地雕凿刻划,极尽工巧之能事,整体给人精致华丽的艺术美感。从这些艺术表现来看,这些造像无不展现出清新、华丽、自然、生动的艺术风貌,充溢着生机勃勃的现实主义艺术气息,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时代艺术新风尚。 令人惊喜的是,当我们放眼市场之外,发现类似风格的造像远不只此四尊,在西藏寺庙、国内外公私博物馆都有遗存和收藏,典型实例如布达拉宫收藏的铜镀金金刚亥母像(图二),罗布尔卡收藏的铜大威德金刚像,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图三)、铜镀金四世班禅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铜镀金智行佛母像(图四)等。这些仅从目前公布的资料而知,而没有公布的造像还有更多,其中西藏各大寺庙和博物馆的遗存和收藏尤为丰富。笔者曾考察过西藏罗布尔卡佛像库房,在其丰富的藏品中就看到多尊风格典型的此类造像。而内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也各有收藏,笔者所在的首都博物馆上万尊藏传佛像中就有不少此类造像;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据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统计总量达四百余尊,都是西藏等地活佛、大喇嘛和上层人士进献朝廷的礼物。由此丰富的遗存和收藏我们完全可以确信,此类造像不是一般的造像类型和风格,而是清代西藏地区一种极为流行和极具影响的造像风格。 那么,这种风格产于何时何地,其风格又该如何归类呢?所幸清宫档案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依据。故宫博物院的部分藏品上附有三世章嘉国师「认看」(相当于鉴定)记录的黄签,黄签上的记录一律称此类造像为「扎什璃玛」,意为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的铜造像,其中「扎什」为扎什伦布寺的简称,「璃玛」意为铜。如上举铜镀金金刚亥母像上就附有如此记录的黄签(图五)。其中清宫一则档案还明确记载这类「扎什璃玛」最早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开始进献宫廷的,文称:「雍正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张玉柱交来佛一尊,说特古特(即西藏)送进,系班禅厄尔德尼进的扎使力妈(即扎什璃玛)礼子佛。传旨配好龛,画样呈览,供在佛楼斗坛内。钦此。」于是佛像上黄签和清宫档案又共同为我们揭示了这类造像的产地、大致制作时间及风格归属:它们皆产于扎什伦布寺;制作时间下限为雍正九年,雍正九年后仍有制作;风格以寺庙命名,即扎什璃玛。而征诸西藏历史文献,这一风格正是清代兴起于扎什伦布寺而影响遍及藏区的佛教艺术主流风格——新勉塘风格。 据藏文文献记载,新勉塘风格开创者为扎什伦布寺僧人曲英嘉措。曲英嘉措,后藏人,生卒年均不详,与四世班禅(1567-1662年)大致生活于同一时代。他早年为扎什伦布寺僧人,由于深得四世班禅赏识,多次参与一些重大绘事和雕塑活动。尤其在扎什伦布寺,他创作了大量的壁画、唐卡和雕塑作品。如1647年遵照四世班禅旨意,为扎什伦布寺创作了释迦牟尼佛宏化图、十六罗汉、弥勒佛说法画传、宗喀巴画传、杰瓦洛桑顿珠和克主桑结益西画传等12幅唐卡。《四世班禅传》对其在后藏的重要艺术活动有详细记载。后来被请至前藏,又得到五世达赖喇嘛重用,参与布达拉宫等地壁画绘制及其他艺术活动,《五世达赖喇嘛传》中有四处关于他艺术活动的记载。由于曲英嘉措创作频繁,成绩斐然,后世尊他为新勉塘流派的创始人,而一些现代西方艺术史家将他称为班禅喇嘛的「宫廷」艺术家。令人欣喜的是,扎什伦布寺保存有一幅曲英嘉措绘制的四世班禅唐卡,画中四世班禅颧骨高隆,鼻梁挺直,鼻翼宽大,下颏尖削,完全是一幅写实性的肖像画,充分展现曲英嘉措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清新自然的艺术风貌(图六)。对比现存大量的写实风格造像作品,它们与四世班禅唐卡有着明显的艺术渊源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尊三世达赖喇嘛像及所有清代西藏写实风格造像皆滥觞于扎什伦布寺,滥觞于扎什伦布寺艺术大师曲英嘉措开创的写实风格;由此曲英嘉措开创的写实风格的具体造型样式也向世人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1391-1474年)主持兴建。历史上大德辈出,其中以根敦朱巴和四世班禅最有影响。根敦朱巴于1447年得到桑珠孜(即今日喀则)宗本乃穹吉巴·班觉桑布资助,始建札什伦布寺,任首任赤巴(法台)达三十八年之久,使该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唯一的大寺。四世班禅于1601年就任住持,在其经营下,寺庙规模迅速扩大,寺僧增至五千余人,房屋三千余间,属寺五十一处。历史上扎什伦布寺不仅佛法兴隆,而且佛教艺术也极为兴盛,先后有勉拉顿珠和曲英嘉措两位艺术大师诞生于此,他们分别开创了旧勉塘和新勉塘的艺术风格,皆为影响整个西藏佛教艺术的主流风格,开创了西藏佛教艺术和西藏民族艺术的新局面。勉拉顿珠影响在前,曲英嘉措继踵于后,如果说四世班禅为曲英嘉措重开艺术新风格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勉拉顿珠之前的孤明先发则为其打下的深厚的艺术基础。正是在扎什伦布寺肥沃的佛法和艺术土壤上,一朵朵如三世达赖喇嘛像这样的艺术奇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花香四溢,普惠雪域众生。 https://www.kaimen360.com/jingpin-6984.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清鎏金铜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