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1988年作《生生息息之爱》 油画画布 画框 ;成交价:RMB 66,568,520;尺寸: 125×97.5cm;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1-04-03。 张晓刚早年经历了“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大学期间受到梵高等西方现代艺术家的影响比较明显,有许多表现藏族风情的作品笔触奔放而色彩强烈。这个时期是他通过乡土题材寻找朦胧意识和难以明确的内心意象的时期,他的绘画强调的是个人感觉。他的绘画在’85美术新潮时期发生了变化,一改过去的“乡土”倾向而转向了对生命的关注。尤其是1984年住院期间,病床上白色的床单给他以强烈的刺激。于是,作品开始发生变化,如素描系列《黑白之间的幽灵—住院日记》和油画系列《充满色彩的幽灵》等,正如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所记载的那样:“病魔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在于:当我们被遗弃在生与死交汇的白色床上时,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才明白了什么叫梦。”可以说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生命在生与死的交织中的痛苦和恐惧,甚至是某种快乐。1985年以后,他又创作了《遗梦集》和《生生息息之爱》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趋向于寓言式的象征语言表达方式,平稳和温暖的感觉取代了1985年以前的痛苦和痉挛的感觉。 而后,私人家庭照片开启了张晓刚灵感和智慧的天窗。构成张晓刚1990年代作品的重要因素,除了历史和现实所赋予他复杂的心理外,直接的灵感和发现来源于私人家藏的老照片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炭精画像。老照片在今天不仅给人某种怀旧的心理,呈现出某种单纯、直接而又充满虚幻的视觉语言,验证了张晓刚对样式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厌弃。老照片和炭精像还体现出他熟悉而又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中国普通老百姓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追求,其中共性、含蓄和中性是主要的审美特性。 张晓刚将1990年代以后的作品划分为“全家福”、“同志合影”、“情人照”和“单人标准照”等几种类型,然后以一个面孔作为基本模式反复出现—中国的政治和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模糊了人的个性,所呈现出来的是千人一面的中性模式。其中不仅是俗文化的审美所致,还有意识形态的干预,导致了中国社会中人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摆脱的情结。张晓刚放弃许多艺术家都曾陶醉的“绘画效果”进入一种“知识分子化”的境地。而他“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记录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艰难而又坚韧的心路历程。”(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 张晓刚的“全家福”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一个标本。这个系列作品有明显的波普倾向,同时还体现出艺术家超人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全家福”呈现的是一种“后波普”形态,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当代性展示了强有力批判视野。 https://www.kaimen360.com/jingpin-681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张晓刚1988年作《生生息息之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