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纸本 ,墨笔 ,27.5x62.8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元初书画界无可置疑的领袖。他的书法,圆润秀逸,直追“二王”,正、草、隶、篆,无不冠绝。可以不夸张地说,元、明、清三朝六百年,都在其笼罩影响之下。清乾隆帝独好赵字,臣下上奏章,必得效法赵字,以至形成一种“馆阁体”。而他的画,博涉山水、人物鞍马、花鸟、墨竹诸领域,遥追唐、五代、北宋,无论青绿重彩,水墨淡色,均运用自如,且能自出新意。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和同时代画家高克恭、钱选、李衎等相互切磋,而王蒙、黄公望、柯九思、唐棣、曹知白、朱德润等则得其亲授。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云山是我师”、“书画本来同”为当时画家广泛认同,并由其弟子承继推广,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为元代的文人融入画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局部 《秀石疏林图》是赵孟頫“以书入画”的代表作品,是他“书画同源”之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图中绘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以“飞白”法画两块拳石,以篆书法绘树,纯用水墨表现,左右疏落地点缀丛竹、枯木、杂树。书法强调“中锋运笔”,认为只有这样写出的线条才“圆”、“厚”。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局部 此图的拳石以侧锋“飞白”画就,显得极其洒脱灵秀。而疏林之竹、点叶树、枯枝,甚至石根之小草,则都用中锋勾、撇、点。竹乃矮枝新篁,用浓墨向上撇叶,笔力凝重。草则自下向上弧曲掠去,秀而遒劲。三株枯枝,皆呈鹿角状,但线条圆曲坚挺,犹存北宋遗韵。左边一株点叶树,枝干倔曲,用笔顿挫转折,叶则用中锋直点,含蓄内敛。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局部 如果说唐代王维的“援诗入画”、“水墨渲淡”开启了文人画的先声,那么元代赵孟頫的“画贵有古意”、“云山是我师”、“书画本来同”则完善了文人画的组成要素。“画贵有古意”,就是珍惜历史上的优秀传统,加上“画中有诗”的文化内涵,“云山是我师”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书画本来同”的笔墨情趣,以及北宋米氏的“寄兴游心”,中国的文人画的基本要素趋于完备。 元 赵孟頫题《秀石疏林图》卷后 卷后有赵孟頫自题的著名的阐述“书画同源”的一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子昂重题。”“籀”乃大篆,必用中锋书写。“八法”就是“永”字八个点画的笔法。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之理论的名句,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至深。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局部 如果说苏轼、米芾等人提倡和开启了文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那么到赵孟頫时,书法用笔的笔墨意趣已被推向全面成熟阶段。画中几乎每条线、每个点都包涵着书法的用笔,正如他在跋上所题的那样,以“飞白”画石、“籀笔”写木、“八法”写竹,浓、淡、干、湿、方圆、使转、快慢、疾驰,无不体现着画家的文学、书法修养和用“写意”抒发胸中之情的豪迈气概。 https://www.kaimen360.com/jingpin-51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元代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文人画经典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