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陋室铭卷》是泰不华书写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全篇。从落款可知此卷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是年泰不华43岁。其书兼善篆、隶、楷。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鉴藏印有“安岐之印”、“朝鲜人”、“佩裳宝藏”、“木头老子”等。前后隔水各有清罗天池题记一则,记录其重金购买此卷之事及对此卷的评价。 《篆书陋室铭卷》释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至正六年正月廿八日白野兼善书。”
罗天池前隔水题记:“元人白野兼善篆书陋室铭希世名迹。潘德畲方伯借刻于海山仙馆帖中,罗天池记。”后隔水则题其重金购买此卷之事及对此卷的总体评价:“此铭作于至正丙戌,至今六百载,完好如初。信有神物获持,尤为世所稀见。其篆法深得斯冰浑齐严整之妙,奋为朝鲜安仪周所藏。余以重值得之,信是奇缘。道光廿一年七月十三日,罗天池又题。”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原名达普化,元文宗赐名泰不华,先世居白野山,西域色目(古哈萨克族)人。父亲塔不台因任职台州录事判官,泰不华随父定居临海。因父早故,幼时即被集贤待制周仁荣(临海人)收养并受其教育,家贫好学,能记善问。元延佑七年(1320年),泰不华17岁,参加江浙乡试便获得第一名。元至治元年(1321)参加京试再高中状元,授集贤殿修撰,转秘书监著作郎,调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在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时,浙西大水成灾,灾民仍照例交租赋。泰不华入朝为民请命,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赋。后授秘书监,改礼部侍郎。至正元年(1341),出任绍兴路总管。废官牛租,令民实报田亩以均赋役,颇能兴利除弊。继入史馆,参修宋、辽、金史,书成,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黄河决口,泰不华受命治理黄河,颇有政绩。 泰不华不仅是大元朝廷声威赫然、正直廉洁之忠臣,更是一位饮誉士林之文学家。在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诸多蒙古族诗人中,泰不华的成就仅次于萨都剌,为元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之一。留有诗集一部,题曰《顾北集》,收诗二十四首,载于顾嗣立《元诗选》初集。明人潘是仁辑《宋元诗》六十一种,收《泰顾北集》也是二十四首诗。其中有《卫将军玉印歌》、《衡门有余乐》、《桐花烟为吴国良赋》、《陪幸西湖》、《上尊号听诏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送赵伯常淮西宪副》、《与萧存道元帅作秋千词分韵得香字》、《送琼州万户入京》诸诗深为时人及后人所传扬。尤其《卫将军玉印歌》一诗,气势恢弘,情系千古,沉郁顿挫,感人至深,颇有李白歌行之遗风。
据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泰不华“篆书师徐铉、张有,稍变其法,自成一家。行笔圆熟,特乏风采。常以汉刻题额字法题今代碑额,极高古可尚,非他人能及。正书宗欧阳率更,亦有体格。”元人吴克恭在《奉同杨廉夫赋简杜原夫达兼善》一诗中也对其书法创作倍加激赏,其末四句为:“相逢之处歌九曲,小篆以来书八分。勒取山经载名刻,清时白首重高文。”近距离仔细欣赏此幅篆书卷作品,可以看出其用篆线质简静凝润,行笔圆活,婉而不靡、秀而不媚、劲且不枯,不落李斯、李阳冰之格而更兼风雅倜傥。有中正平和的庙堂之气,更含有柳风拂面之欣然之情和书生意气。
https://www.kaimen360.com/jingpin-4449.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