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人物棒槌瓶,款识:“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书款,藏品尺寸/规格:高43厘米器身高大,唇沿外敞,圆足微撇因其形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有“观音尊”之称,是康熙时期颇为流行的一种瓶式,传世多为形制高大的器皿。修足精细,底部与器身散布棕眼,胎体坚致,釉色明亮,青花浓翠十分雅洁,且呈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达数十层之多,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的“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大气优雅的纹饰几已达历代青花之冠。整器绘工精美,共计十六个人物之多,是目前现青花观音瓶中所绘人物最多的一只。正面一个高官手执圣旨,梁山首领宋江正在跪接圣旨,左侧一群武将议论纷纷,或怒或笑,右侧则有几个文官在窃窃私语,画的正是古典名著《水浒》故事里的招安片段,人物表情丰富,为康熙早年青花瓷器的鼎力之作。 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清康熙青花人物棒槌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