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4|回复: 0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4 1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
博古纹是中国瓷器装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宣和博古图》一书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始编于北宋大观初年(1107年),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全书共30卷,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古代瓷器上的博古图流行于明末至清代的景德镇窑瓷器上,特别是康熙朝瓷器上的博古图,有的用作主题纹饰,有的用作边饰,还有将博古图塑贴在器物上的也屡见不鲜。
1.jpg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2.jpg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光绪仿乾隆 官仿官 青花开窗博古纹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