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2|回复: 0

陶渊明是如何登上田园山水诗的“神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1 1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渊明的创作大多朴实自然,在创作风格追求"圆美流转"文风靡丽的六朝里,陶无疑是一个被冷落的文人。
同六朝不同,从初唐开始,创作文风的改变使得陶渊明的读者群体大增。从'初唐四杰'到'吴中四士',从李杜到韦柳,这些名家陆陆续续成为了五柳先生的迷弟,进而使得陶渊明旷达知足、怡情于酒、遗世独立、悠然自得的典型形象得到逐步确立。
一、从路人到朋友。
初盛唐人大多把陶看作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朋友,对陶是欣赏和宽容的。
李白的《戏赠郑溧阳》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除了这种赞赏,在王维《与魏居士书》、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杜甫《遣兴五首》其三等诗中也对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和胸襟抱负表示了不认同。


二、陶渊明最先开始被仪式化的是他的菊与酒。
盛唐人每于九日诗中称引陶渊明,定与饮酒、菊花联系。王昌龄《九日登高》、高适《九月九日酬颜少府》及《重阳》、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明府》、孟浩然《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等作品都印证了这一点。
盛唐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大量在"九日"诗中称引陶酒、东篱菊,在加强重阳节高雅的文化品味的同时,也使得陶酒、东篱菊成为日后"九日"诗中的两种典型意向。


三、在创作方面最先被继承发扬的是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风。
以王维、孟浩然为中心,绝大多数写过山水田园诗的盛唐诗人无不受陶渊明的影响:包融、崔颢、王昌龄、张九龄、裴迪、高适、储光羲、杜甫、李白等等。
根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王维现存的479首诗中,与陶有明显关系的约50首;另据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孟浩然现存近270首诗中,与陶有明显关系的有42首。
中唐人韦应物、柳宗元、白居易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恬淡冲和、真率自然的精神,并进一步将其贯穿于自身抒写各种题材的作品里。


四、从朋友到偶像。
晚唐五代人对陶渊明便几乎没有微词了。他们仍然只是把陶渊明看作是嗜酒而高雅的隐士、一个精神上的导师,但推崇之情已是溢于言表。虽然晚唐五代中的名家如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人对陶渊明的接受甚少,但仍有众多的文人大幅推崇陶渊明,唐彦谦、司空图、徐铉等人都有不少明显受陶渊明影响的作品。他们的创作除了对陶的洒脱自如的崇拜,更深入的发掘了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不满现实、高蹈避世的鲜明个性。
五、登上神坛。
在此基础上,到了宋朝,喜爱陶渊明的风气可谓贯穿始末。仅仅根据《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所录,宋人文字上论及陶渊明的就有八十五家。
从梅尧臣、晏殊到苏轼、朱熹,再到辛弃疾、文天祥,他们无不尊陶、赞陶、学陶诗、和陶诗,以陶为知音,视陶为偶像。
林逋在《省心录》中便说陶"名节与功臣、义士等。"佚名《陶集后记》也称赞:"靖节先生,江左伟人,世高其节。"蔡绦直接将陶渊明比作诗家圣人:"诗家视渊明,犹孔门视伯夷也。"(《西清诗话》)在此基础上辛弃疾进一步将陶渊明视为闻道的圣人:"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书渊明诗后》)
苏东坡也是陶渊明的铁杆粉丝,在《与苏辙书》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陆游也表达了对陶诗的仰慕之情:"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读陶诗》)黄庭坚先是称赞陶诗:"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宿旧彭泽怀陶令》)随后又拔高了陶诗的格调:"血气方刚,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如决定无所用智。"认为陶渊明的诗一定要用人生阅历才能读出其中的思想、风骨、气节。黄庭坚弟子范温则一语道出了宋人对陶的一致看法:"古今诗人,惟渊明最高。"(《潜溪诗眼》)文天祥也在《发彭城》中道出心声:"我爱陶渊明,甲子题新诗。白衣送酒来,把菊卧东篱。"
从文品到人品,宋人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与接受宛如宗教崇拜。数百载间,不论是文人,还是理学家、政治家,对于陶皆是一致称颂,几无微词。
这一切终将陶渊明一步又一步的推向神坛,其难以掩盖的个性风神和诗文魅力如一轮明月,流光溢彩,照之来者,鉴之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