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6|回复: 0

扬州漆器中的点螺工艺传统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0 16: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螺工艺是扬州漆器的珍贵品种之一,“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用各种色彩自然的鲍鱼贝、夜光螺等原材料,通过磨制和切割,精制成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螺片,使用特制的工具,按画面的要求,切划成点、线、面等不同的形状,点植在光滑平整的坯面上,经过精湛的髹漆工艺,构成精美的画面。
1.jpg
  点螺产品色彩绚丽,选料考究,其山水作品画面层次突出,远近虚实结合,随光变幻,立体感强,精致细腻;其花鸟作品花形色彩各异,飞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画面构图饱满,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点螺产品的特点和魅力在于其产品画面的随光变幻,绚丽多彩,而这些色彩全是螺片材料天然形成的,并非人工染色,并且制作时对镶嵌工艺的要求很高。制作点螺产品,为了图案和画面的需要,常常要利用螺片的自然弧度进行切割,这就需要纤巧的工具,而不同的纹样和不同的角度需要的工具也是不同的。因此,点螺制作中需要艺人们根据实际的情况自己制作各种形状的工具,对工艺制作来说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点螺工艺技法的精巧和结构的严谨是漆器其他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历史

  始于元,兴于明,清末失传

  扬州漆器点螺工艺是在平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软螺钿镶嵌。其自元代开端,明代兴盛,传至明代工艺大师江千里,始名噪海内外,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精湛的程度。继江千里之后,扬州漆工卢映之、王国琛等也是制作点螺工艺的高手。明清时代的点螺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以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为主,但是小巧玲珑,精美无比。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点螺工艺制作成本高,工艺要求也较高,制作者往往入不敷出,难以糊口养家,于是开始衰落直至失传。当时在工艺制作上没有什么创新,只是以仿制明末清初的作品为主,且质量差、工艺粗。

  现代
2.jpg
  点螺精品成为国礼

  从1976年开始,扬州漆器厂在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对珍藏于故宫的明清时期点螺工艺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两年多不懈的努力和多次试验,终于在1978年恢复了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这也是扬州漆器厂对中国漆器工艺作出的一大贡献。

  由于点螺工艺品工艺精湛,选料考究,造型典雅,在点螺工艺恢复以来的一段时期中,产品一直作为漆器中的高档礼品,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屡次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1979年,为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朝鲜,扬州漆器厂特制了一件点螺台屏《锦绣万年春》。作品画面以孔雀为主体,以青翠的松树和茂盛的紫藤作为背景,边框装饰着竹叶形状的二方连续图案,台屏的背面绘以金色的梅花,以松竹梅的传统题材,体现了中朝人民友谊锦绣万年的主题。台屏精巧细腻,画面随着不同角度光线的照耀,闪烁变幻,异彩纷呈。此外,还有多件点螺精品有幸成为国礼。

  在制作国礼和高档展品的同时,这一传统的手工艺也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向高雅艺术与实用器物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生产了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用品和台屏摆件以及首饰盒、果盒、名片夹等各类实用器物。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曾经是高档国礼的点螺产品也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一转型,也赋予了点螺工艺更多的发展活力。

  当下

  当代扬州漆器点螺工艺发展依靠新兴力量
3.jpg
  作为扬州漆器传承和发展载体的扬州漆器厂,为了点螺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从全厂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独立的部门进行工艺生产。而在后来成立的漆器研究所中,也有专门研究制作点螺工艺的部门。通过选拔人员,悉心研究,开发新品,技术革新,在培养了数十名技艺精湛的点螺艺人的同时,也将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如今,扬州漆器厂点螺工艺车间专门从事点螺工艺生产制作的人员有数十人,其中年轻人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并且有美术专业的功底,他们既是点螺工艺生产的新兴力量,也是扬州漆器工艺生产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希望。

  回顾历史,点螺工艺的发展可谓是历尽坎坷,经过了起源、发展、兴盛到失传,再获新生,从恢复到发展,再到兴盛,这其中倾注了好几代扬州漆器人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懈的努力,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也正是他们见证了点螺工艺的再次兴起,相信通过一代代扬州漆器人的努力,点螺工艺必将成为当代扬州工艺的新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