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7|回复: 0

五代后梁荆浩《山水绢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 09: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代后梁荆浩《山水绢本》,荆浩,字浩然,沁水人;宋代画评家刘道醇曾经在《五代名画补遗》中称其为“神品第一人”。荆氏传世作品极为罕见,现确切记载流传至今的作品为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上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字,其艺术价值极高,历来为研究五代绘画不可或缺的作品。 1.jpg
此幅山水绢本挂轴采用了三角形和对角线的构图方法,刻意将山之主峰置于之字型顶端,并施以淡墨,使人观之有辽阔悠然之感。而在此幅画作上,其构图造境等亦采取相似做法,山峰造型亦多取三角之势,层层推进,并渐以延伸。远处主峰并未沿袭传统视觉规律渐隐于云雾之间,而描摹细致,刻画清晰,令人有无限向往之感,又似有借此以带观者入画之意。
2.jpg
从画面来看,所描绘为山林春色之景。在对景物的选择上,除应时之景的红叶之外,荆氏把笔墨的着重点多放于对杨柳松柏的刻画上。细究之中便能领会荆氏之良苦用心。从其生活的时代来看,唐末五代是一个政治上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荆浩同大多数文人一样,虽身为儒生,却并不愿做官,而甘心隐于山谷之中。
3.jpg
此种处境一方面使得这一时期隐逸于山林的文人在生活上更为艰辛;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和亲近自然,这也就为荆氏画面“求真”的艺术宗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在此幅画面中所描绘翠柳,生机勃勃则恰恰暗示了荆氏同时虽其深处山林,但其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心系政治,随风摇摆柳叶的描绘就恰恰反映了此种矛盾的心境。江面上一排排孤舟象征着孤寂和伤感之情,而再加之以红叶,此种萧索伤感之情则更甚一步。
4.jpg
纵观荆浩的此幅画作,他所表现的山水不仅着眼于对笔墨的运用,更是从实际生活着眼,画中的山水不仅可行、可望,而且可居、可游,更比后世宋代郭熙提出的这一理念早了一个世纪。荆浩不仅仅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山水画家,在绘画理论上也同样具有很高的造诣,其所著的《笔法记》更是影响深远,荆浩的画风及至宋元以来所宗师的人甚多,其艺术成就绝对不容小觑。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