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3|回复: 0

唐三彩鉴定看这些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6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2.jpg

 唐三彩鉴别方法
一、看胎质。
真品唐三彩马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多出现于隋和唐朝初期(此马既为红色陶胎),极其稀罕,仅陕西有少量出土;另一类是白色陶胎,多产于河南,是最多见的一种。然而,对于高仿三彩马来讲,用白色高岭土制假已经不成问题,因此不能仅凭胎质辨别其真伪。唐三彩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轮制、模制等几种。真假唐三彩马肚中间都留有一孔洞,真品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另一种胎质坚硬,白中泛青,听之声音清亮,属钢胎。
用放大镜观察真品瓷器,伤残处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如用毛刷清洗脏土后,真品露胎部分会出现很多沙质小坑。仿品胎质细腻洁白或者发灰,硬度大,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同时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和硫酸的气味。
​二、看造型。古代工匠往往是长期从事陶瓷制作的,他们技艺娴熟,随心所欲,所制器物古朴生动,有粗糙厚薄不均的感觉。仿品则在造型、大小尺寸上颇为相似,但器型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上欠谐调,马、骆驼、俑等器物底部四周有刀削痕迹,显得过于规整,给人一种刻意造作的感觉,器物的内部过于洁白,没有锈斑和自然尘旧土层现象。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雄健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马”的生理解刨特点。由本人收藏的该匹马可见,它的造型浑厚丰满,头俊小、臀肥硕、颈宽长、腿雄健,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瑰丽,潇洒生动。
3.jpg

三、看釉色。收藏家普遍鉴别真伪的依据是认为真品无论刷釉或者点釉,流淌自然,色彩较为光亮莹润,釉面有一种柔和的光泽,俗称“宝光”,有部分釉面出现白色银片,用水洗过后会出现鲜艳的光泽,干燥后会马上露出白色银片。仿品釉面光彩夺目,有刺眼感,在日光灯下斜看仿品釉面时会呈现紫色、金黄色、鲜绿色三种颜色,釉面上的白色银片洗后很少出现银片,这是因为硫酸腐蚀过后才会出现的反应。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但有时可以看出刷纹。唐三彩是一种亮釉,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而真品则光泽柔和,有“七彩蛤蜊光

4.jpg


四、看纹片。真品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一种无色的细碎纹片,大片基本均匀,纹片四周轻微有上翘感,纹线多数是由左向右发展,纹线短中交错。仿品纹片较大,没有上翘感,纹线多从上往下发展,纹线长而直。
五、闻气味。唐三彩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土的味道已经沁入到了唐三彩马的“胎骨”,即使出土后存放若干年也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墓土味。尤其将唐三彩浸湿后,或用淋浴花撒将其淋湿,离很远都能很轻易地闻到强烈的“墓土味”。而用陶土新制作的仿品,采用上述试验方法,则可闻到新鲜泥土味;用石膏作的仿品则能闻到一股石膏味;经过作旧的仿品,有的能闻到刺鼻的化学味,有的则能闻到腥臭味(粪坑中泡过),有的则可闻到用农药炮制的“六六粉”味。真品的气味近似土腥气,放入水中一尺内便可闻出,我们称它为葬气,真品在经过几百或者上千年缓慢的水土和尸体浸蚀,这种气味会被器物的胎质所吸收。仿品经水后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味,是烧窑时的煤烟气。近年来有几家仿制高手为达到葬气的效果,曾采用农药六六粉水浸蚀陶胎,以求达到葬气效果。
六、看土锈。真品的表面及内部经过几百年水土的浸蚀后,三彩器物内部露胎处,会出现很多针尖大的铁红色斑点,整齐有序。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