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9|回复: 0

书法创造:字形不一定要准确 什么才是关键点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14: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创作是离开临帖后的一种自由书写,而自由书写并不是信马由缰的书写,它是按照古人的法度开展的书法创作,一些人离开字帖(脱帖)后,在书写意识中经常会思考字帖中的字是怎么写的,包括点画、结构等,这是一种正常的条件反射现象,而还有一些人,离开字帖报,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写字,写出来的字形不像,但点画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一种人最容易进入到创作状态中。

也许前一种人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下了那么大的功夫,难道还比不上字形不像的人吗?这个问题应当从书法的用笔上来解答。

1.jpg
执笔习惯

我们知道,书法以用笔为上,如果一个写字的人,连用笔都不会,那么他的书法一定不会有高度。我们在面对书法作品时,除了看他的字形外,更重要的还要是看用笔,并且由用笔产生的线条的质感,这是书法中的生命和核心问题。为什么书法要看用笔?虽然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用笔千古不易"的书法思想,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在困扰着很多人。作为当代人来说,用毛笔书写本身就是一个与用硬笔书写相互干扰的问题,经常用硬笔书写习惯了,这种习惯恰好与毛笔的执笔方法不同,所以很多人从执笔习惯上就出现了偏差。

2.jpg
用笔习惯

由于执笔的方式问题产生的执笔习惯,对于用毛笔书写的人来说,首先要克服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习惯不好,那么会给用笔造成影响。什么是正确的用笔?前面谈到的"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说用笔的问题是不会改变的,古人的所讲的用笔实际上就是中锋用笔,有很多人在这一方面不以为然,认为并不是每一个线条都是由中锋用笔所产生的,而且一幅书法作品中,并不一定都是中锋用笔。但是,这个问题是要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得到答案。我们仔细查看一下,王羲之的书法线条,没有一个不是中锋用笔所产生的,通过中锋用笔,可以得到线条中的骨力,这种骨力只有中锋用笔才能产生,其它诸如偏锋、侧锋等都是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3.jpg
影响中锋用笔最大的障碍就是执笔。在执笔时,要尽量克服硬笔的那些书写习惯,使毛笔的笔尖始终与纸面保持90度,在书写时,笔尖还要始终行走在线条的中间部位,但硬笔的习惯恰好与毛笔不同,如果拿的太直了,则写不出很有骨力的字。毛笔作为软性的书写工具,这一点是有它的特殊要求,遵循这一要求,就会有更好的书写习惯。用毛笔书写,要培养这一习惯,还要养成一种自觉。

字形

字形是书法中的结体,是古人所创造的,我们在学习古人书法经典作品时,都要对其字形结构进行临摹学习,从中获得书法中的笔法、结体、章法等特点,这是学习书法的必要条件。在临摹时,用字形结体规范自己的书写行为,这其中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字形来约束书写习惯,这种习惯就是从形态中寻找这种字体的"神"。很多人认为,对于形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准确、规范,这是没错的,但这种观点所带来的影响是,人们一味地为了找"形",而忽略了"神",殊不知,学习某人的书法,并不是为了找形,而是从"形"中找到"神"。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临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其"形",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习"神"。
4.jpg
结论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根据古人的"形似"来求其"神似",最终达到创作中所必要的一个要素:出处。这是衡量一个人书法好坏的又一个标准。在创作活动中,我们要以"神似"为最终目标,只要具备了线条、点画、章法等优势,达到了神似的效果,至于结体问题,则不会是考察的一个内容了。但是,很多人认为,结体仍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在创作的作品中,照搬王羲之的作品,在毫无二致的情况下,能不能得到专家的认可而获奖呢?而自己的风格又在何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