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05|回复: 0

民国瓷器的鉴赏常识及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3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瓷器是指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民国瓷器大体可分为仿古瓷、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从前代青花、五彩、粉彩器模式而生产,多为达官贵人所定烧。如徐世昌定烧的仿雍正官窑器等。仿古瓷基本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日常生活用瓷多为质地粗松的青花、五彩和粉彩等日常生活器皿。民国瓷器虽然继承了晚清瓷器的风格,但与晚清瓷器仍有明显不同,其造型较晚清瓷器纯朴自然,以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如琼式瓶、灯笼瓶、扁壶、方形桶、圆形桶等。
6.jpg
民国仿康熙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

民国近40年的时间,上連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民国瓷器早期与光绪朝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总体说来,民国瓷仍然是延着下坡路日见萧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如从前。但是,民国期也有一些精品瓷值得关注,如民国初由江西瓷业公司督造的瓷器、袁世凱称帝时定制的一批"居仁堂"款瓷器、景德镇珠山八友瓷器、民国初期的名家绘制的浅绛彩瓷,以及当时仿造的历代重要瓷器中的精品瓷等,其精美程度均不亚于晚清的官窑器。大量民国瓷是日用生活瓷,其制作精良者,也值得收藏。
7.jpg
民国粉彩百花小瓶。高19公分。“居仁堂制”篆书款。

鉴识民国瓷,主要从胎、釉、彩料和老气四个方面入手。

一、民国瓷的胎质

早期民国瓷普遍见粗松,较晚清尤甚,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色。精细的民国瓷与晚清精品相类。现代仿品胎质做得反而坚密而生硬,分量或轻或重。民国晚期由于工艺操作机械化程度提高,坯胎整齐划一,厚薄均匀,切割精准,胎土细润,铁星减少。另外,由于窑炉和燃料的改进,器物受火均匀,胎土瓷化程度提高,不易变形,胎体坚致。

二、民国瓷的釉面

民国瓷的釉面大都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一种松软之感。现代仿品则光感过强,没有柔和感。民国后期釉料经过机械处理,釉面明净细润,光亮柔和却不刺眼,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釉面变得柔和。

三、民国瓷的釉料

民国瓷器所用青花料,一种是沿用清代料,但多有杂质因而多数呈色发灰,不像前朝瓷发色有精神。另一类发色也见纯正艳丽的,却不够沉着,不能入骨,有漂浮感。民国瓷施彩已逐渐不取矿物颜料而採用化工颜料,色彩纯度提高,少有杂质。仿品色彩死板,少有鲜活之气。

四、民国瓷的老气

识别民国之器,要多从老气着手。民国至今,至少五六十年以上,传世品上应有包浆,墨彩之上应是黑中透微黄,釉面和彩面应有收缩之貌。此外,应有擦痕和使用之痕。若发现有人为的方向一致的细小而密集的擦痕,这是作伪者为了去除瓷面的浮光所为,那么,此品也就可以断为新品。
8.jpg
民国粉彩花卉纹瓶。高21.8公分。居仁堂制款

另外,袁世凱称帝时定烧了一批"居仁堂"款瓷,系民国瓷中之精品。但此类瓷极少,制作精致工细,而且大都是小件物品,所写"居仁堂"均为篆体。一般市场所见,制作粗劣,画工呆板,十有八九为仿品。市场所见写"洪宪年制"款者,均属后仿,都不是袁世凱称帝当时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