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44|回复: 1

想学国画的人,请收好这部画山水画的葵花宝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1 16: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意境是山水画灵魂的话,那么点景就是山水画灵魂显现的点睛之笔。点景是整幅画面的灵魂,也是山水画创作指向的高潮部分,更是画家情感最真挚的表达。山水画中点景的安排,需要符合所画之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即符合常理常态,与所处环境相融并相得益彰。创作时还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顺势原则
山水画中点景的布置,要根据山势、树势等主体环境的走势而定,要如同在此地自然长出、天然存在一般。所以,点景的安置是建立在整幅画面大势的基础之上和各种小势的调节之中的。此外,点景本身在形势上也要和山石、林木之势相承相接或相辅相成。在造型的笔势上也同样如此。
SRY0kd0700RK08SR.jpg


二、呼应顾盼与情趣原则
点景和点景之间、点景和所处环境之间应呼应顾盼,有情、有味、有趣,耐人咀嚼,充分展现情感在山水画中的艺术魅力。人欲归,则山树相迎而屋宇以待。观石涛山水,其画中树的姿态,常如亲朋于道中相迎,欲把臂言欢,或似举杯邀饮、殷勤相劝,极富热情。山树无言,却似永远期待游子的回归或亲朋来访,从而使画面蕴含了浓郁的人文情感和意趣。当然,画面中展现出的情趣都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观察、体会、积累与思考,是创作者本身情感、情怀的表露,即人们常言的“画如其人”。
W64sH418wc4w9R1R.jpg


三、生动简约原则
点景人物,妙在传神,也难在传神。如听泉、听松或听琴,重在对“听”的姿态表现和神态捕捉与整个画面所营造的意境协调、统一;观水看云,则重在对人物思索的神态和心境的表达。人的活动和存在状态千姿百态,若在山水画中作为点景出现,则重点在于以动态传神,故而在表现形式上要概括、洗练、单纯,笔简而意丰。
Ms5wGIsF67UzIS7G.jpg


四、地域性原则
地有南、北、东、西之分,人亦如此。因所在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环境、文化传统、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十分巨大。自古以来,山水画风格、流派的形成有很强的地域性。如太行之于荆浩、关仝、范宽,江南之于董源、巨然,黄山、蜀地之于黄宾虹,这些地域的特点对他们各自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生活在该地域的人、生存于此地的动物和存在于此地的房屋建筑、物什,作为点景入画是与山水天然匹配的。如果要表现太行的山水,以云南的少数民族人物作为点景出现在其中就不协调了;而傣族人作为点景人物,出现在以热带雨林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山水画中就很自然。这就是点景的地域性匹配原则。当然,画家也可以通过画中的点景人物,充分表现所画地域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这取决于创作者对表现地域的熟知程度和情感态度等。
Z7QyXqPPxg7X0C6o.jpg


五、意境契合性原则
观古今名家经典之作,画中人物或行、或卧,或驻足聆听,无不契合画面意境表达的需要。画家也正是通过对点景人物生动传神的动态和神态的刻画,将创作主题明确、强烈地表达出来,将画面意境有效地营造出来。如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图》,通过描写行进中点景人物缩颈和袖手呵气的动态,使人顿感寒气扑面,仿佛身处冰天雪地一般。再加上画家对背负木炭的毛驴和冬天环境的描绘,使画面意境的营造极为成功。这些点景处理的成功经验,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时加以借鉴的他山之石。
l6U3O4PcNHCdpbH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