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98|回复: 0

浅谈龙泉窑瓷器的历史与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8 2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完北方民窑,再说说南方民窑。八大窑系按地域正好一分为二,南北民窑各占四个窑口。说南方民窑不能不提越窑,越窑是瓷器的发源地,早在东汉中后期就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越窑的鼎盛时期是残唐五代,当时在吴越国境内的越窑烧制出了秘色瓷。秘色之名,来自唐晚期诗人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名《秘色越窑》。但什么是秘色瓷,后世一直是个谜。直到1987年因修复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发现了塔下的地宫,里面物帐碑的记载与实物一一对应,原来秘色瓷就是制作精美的青瓷,看法门寺收藏的“唐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在地下埋藏了1100多年。观复也藏有越窑瓷,看“五代越窑青釉宝珠钮带盖执壶”,也算是秘色瓷吧。越窑在北宋时不抵五大名窑,到南宋又被龙泉窑占去先机。所以,越窑不算南方四大民窑之列。南方民窑首推龙泉窑,特别是南宋时期,在青釉瓷器中独树一帜。
knuN0csacPP5ypEG.jpg


唐代 五瓣葵口秘色瓷碟 陕西法门寺藏
dxQF5405LeBf8bbB.jpg


五代 越窑青釉宝珠钮带盖执壶 观复博物馆藏
龙泉早名龙渊,到唐武德三年(620),为避高祖李渊的讳,改渊为泉,当时的龙渊乡改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县治地在黄鹤镇(今龙渊镇)。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诏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又改名为剑川县。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名龙泉县。现在是龙泉市,属丽水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是越国人,就是在龙泉铸造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剑”,唐时改为铸地之名,叫“龙泉剑”。欧冶子还铸造了五把青铜宝剑:湛卢剑、巨阙剑、胜邪剑、鱼肠剑和纯钧剑,每一把剑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南宋初有一个龙泉籍的宰相叫汤思退,一力主张与金国割地议和,总是“思退”,后被贬永州(湖南零陵),死于途中。还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叶绍翁,他的《游园不值》至今脍炙人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要说与龙泉瓷器关系最紧密的人物,当属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了。上篇中曾经提到明代有记载,说:哥哥烧的是哥窑,弟弟烧的是龙泉窑。龙泉窑以釉色著称,主要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中国古代烧瓷的高温釉,商代是草木灰釉,商周以后开始使用石灰釉。石灰釉是以石灰石为二氧化硅的助熔剂,釉中氧化钙含量在8%以上。低于8%的就是石灰碱釉,由于助熔力不足,使釉面厚,光泽强,对龙泉窑掺有适量紫金土的灰白色瓷胎,有很好的装饰作用,您看观复展出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敛口钵”、“南宋龙泉窑青釉贯耳直颈瓶”、“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弦纹梅瓶”。粉青和梅子青都是石灰碱釉,梅子青含铁量、烧成温度和玻璃化程度比粉青釉更高。由于釉中含钙少,釉面没有完全熔融,在光线的照射下发生散射,使人看起来整个龙泉瓷器柔和、凝润,这就是龙泉窑异军突起、在南宋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龙泉窑异军突起。其制瓷技艺融汇南北,从而突破传统,创新胎釉的配制方法,发明了厚釉技术,成功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精美的釉色,把中国的青瓷工艺推向巅峰。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t2Wv2Zkxv6Lf9Z6x.jpg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敛口钵 观复博物馆藏
TnNt5HckFF364Dcw.jpg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贯耳直颈瓶 观复博物馆藏
K75F85zyy8458Q8T.jpg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弦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四川遂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龙耳簋式炉”,残缺的边口是遂宁市射洪县文升乡金鱼村村民王世伦,于1991年9月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翻土时,一锄头从地表几十厘米下给刨出来的,由此发现了龙泉窑瓷器最重要的窖藏,出土文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绝大多数是龙泉窑,器型有罐、炉、壶、樽、碗、盘、杯、盂、洗等十分丰富。
tGUbOyUdn3I3Gl93.jpg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龙耳簋式炉 四川遂宁博物馆藏
2003年6月又发现一处窖藏,距离1991年的窖藏以北约200米,其中瓷器43件。2006年10-12月,国家博物馆挑选103件在北京举办了“宋韵”的展览。
vv7r3gA9t33cHvg3.jpg


南宋 龙泉窑梅瓶 四川遂宁博物馆藏
M6CwG6VpF56fWyhG.jpg


南宋 龙泉窑长颈瓶 四川遂宁博物馆藏
RSFfx97f2IIX4YPM.jpg


南宋 龙泉窑三足炉 四川遂宁博物馆藏
即便如此,上述两个命题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密切关系,或者说南宋龙泉窑之人文底蕴和审美价值应该如何去解读,却是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物资料的相对缺乏和对已有文物的误判误读;二是对南宋文化背景的分析过于片面和肤浅,就事论事,尤其缺乏从文官政治和商品经济这一层面的开掘。南宋龙泉窑鬲式炉南宋时期,来自海外的香料很多,焚香的风尚在上层社会盛行。为了适应这种需要,瓷器中就出现了香炉、插箸瓶与盛香盒,三者组成一套焚香用具。焚香是既贵重又高雅的消费,只有当时的富贵人家和文化精英才能享用。这种成套的组合,常设置在画堂清斋、香闺书房,规格适中,典雅耐赏。此鬲式炉正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焚香用具之一。鲜于枢和他的龙泉瓷墓葬是地下文物最重要的埋藏形式,地域广、历史久,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空间和时间,文物内容也最为丰富,几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都能从中获取,龙泉窑青瓷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墓葬保存下来的。但较之于唐宋越窑和六朝青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资料十分缺乏,从而增加了相关器物断代研究的难度。同时,一些重要墓葬出土的龙泉窑青瓷,由于对墓主生平和随葬品性质缺少深入分析,出现了器物断代的失误。试以杭州元代鲜于枢墓中出土龙泉青瓷为例。该墓中除文房用具、战国玉器、唐代青铜镜等物品外,还有三件龙泉窑青瓷,即一只龙泉窑粉青釉三足香炉和一对粉青釉贯耳瓶。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wjr65TZ6ScMJgwr3.jpg



龙泉窑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KLuYDjl9jQnmcuB9.jpg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南宋龙泉窑器型有碗、盘、盆、碟、盏、壶、罐、渣斗、水注、水盂、笔筒、炉、琮、投壶、瓶等应有尽有。
MtDulll2AD8wDpp0.jpg



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浙江省、瓯江两岸的窑址已发现有200多处,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大多胎体厚重,除继续生产宋时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樽等。质量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温润如玉者少,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刻、点彩等。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个别有文字装饰。要判定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真伪,就要掌握不同时期器物的特征,这些特征要从器物的造型、胎体、釉色、纹饰以及款识等方面人手,典型特征就是时代器物的名片。在了解器物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将不同时期的标准器熟记于心。所谓标准器就是这一时期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能说明这一窑口特色或者最能代表这一釉色品种的器物,掌握了标准器就有了判定的标准,就能以此作为比照,从不同的方面来判定一件器物的时代和真伪。
LY46ywCWwK6P62Xk.jpg



器形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胎釉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些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z0WkpOIQpoXphipo.jpg



纹饰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装烧方法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