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4|回复: 0

清康熙各类瓷器在纽约拍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5 13: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比前代还略有进步,所以有人认为清代的陶瓷,应从康熙时期开始计算。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十七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纽约苏富比将要拍卖一批康熙朝的各类瓷器91件,小四在这介绍几件。
清康熙 五彩叩马阻兵图大棒槌瓶


NN11D0z3z85sb583.jpg


估价:USD400,000-600,000 RMB2,593,025 —3,889,537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T2mvXAoXA1VTra7x.jpg


本品瓶,尺寸硕大,彩色浓艳,绘工繁复,画技精良。瓶身一周,绘「叩马阻兵」故事典故,取自《封神演义》一书。此书着于十六世纪,述商末纣王昏虐,文王伐纣,其子武王立周等故事,以史实为根据,创造出诸神、妖兽等,斗法争权。此书确立君权为上天所授,君王英明,方为天子,得人心,获神助。康熙帝,励精图治,锐意稳定时局,奠定大清皇权,与此书喻意,颇为契合。
细观本瓶主题,正与其所处时代遥相呼应。瓶身所绘周朝天军气势磅礴,队列云云浩荡;反观之,叩马阻兵之伯夷叔齐二人则作势孤弱,表现前朝衰退之残息,由而突显新朝之恢宏大势。如此精巧构图,辅以细致画工,更显本瓶之珍妙。纹饰着色丰富,见明绿、湛蓝、暖黄及铁红,配以黑彩及描金。人物刻画姿态多样,面相勾绘复杂生动,细致入微,主角人物描绘准确易辨。
AFPhPTVIfplIGpAz.jpg


《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

清康熙 斗彩仙女祝寿图八方花盆

BIq56zNgu55ZPZ1U.jpg


估价 USD  350,000-500,000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康熙斗彩在在模仿明斗彩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器物的造型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大件器物层出不穷,绘画更为精工。
T82o4lgLZ8ezzXyr.jpg


本品花盆,色彩明亮,浓淡相宜,所绘海浪、灵兽、仙女栩栩如生,当属康熙斗彩至珍之品。盆身绘仙女祝寿图笔法圆熟,显示本品制于清代瓷器工艺成熟时期。据屈志仁述,此类花盆多绘明末清初道家主题纹饰,然画工则具清代十八世纪特征,绘工细致,纹饰精微,题材多取自版画及画谱等。据林业强研究发现,康熙年款中「 清」字「月」内作一竖之写法,应始于1713至1722年之间。本品花盆款识即以此法书写,表示其制作年份应属康熙后期。
林氏并述,如此年款风格、并带长寿寓意之瓷器,应制于1722年,为准备康熙帝次年七十万寿庆典而制,此说与屈志仁意见相符。屈氏认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纹饰风格相近之花盆,乃为康熙皇帝寿辰特制。观清宫寿宴画作,可见花盆、古器、装饰品等陈设,由此可断,此类花盆应作盛载花卉植物、供宾客观赏之用。此类康熙祝寿花盆皆具相同特征,包括尺寸硕大、以斗彩作装饰、多方器形、绘仙人图景及两侧口沿下书六字青花横款等。目前已知同类器或为六方、或八方,或花口、或素口,或圈足、或如意足。如本品八方圈足者,于同类品器中尤属珍罕。
清康熙 五彩寿桃纹高足盖盌

L6DjCdXj0WXRjD0D.jpg


估价:USD150,000-250,000 RMB(972,384 —1,620,640
本品高足盖盌,器形端庄,色调柔雅,彰显康熙朝晚期景德镇艺匠臻技,虽无年款,但见瓷匠造诣高超,可推断乃为御用而制。寿桃,寓意长生多寿,故本盌或为贺寿之礼。
明清两朝,皇帝及皇太后六十、七十、八十寿辰格外隆重,历时数周,筵席无数,仪式盛大,并制各式礼品,或为贡品、或供赏赐。为准备康熙六十大寿,景德镇大量制瓷,早于两年之前便开始烧制,七十大寿亦属如是,然康熙帝于七十岁寿辰前三个月驾崩。本品及相近之盌例,纹饰具长寿寓意,巧工精制,应为皇太后或康熙帝六十大寿所制,亦或为康熙七十万寿庆典而制。
清康熙 虎皮三彩大盌

ps6LzVHqvjcFPQvR.jpg


尺寸 直径31.4cm 估价 USD  80,000-120,000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中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属瓷器低温彩釉品种之一,素三彩的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黄、绿、紫三种低温色料装饰,入窑经800—900℃的低温二次烧成,因不使用红彩,画面显得典雅素净,故名“素三彩”。素三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万历素三彩器出现色地叠烧工艺,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等,此时素三彩工艺已取得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康熙时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虎皮三彩是康熙三彩品种之一。用黄、绿、紫三色釉间隔混杂点染于器表,经烘烧,自然晕散形成不规则的,似虎皮状的斑块,谓之“虎皮三彩”,也称为“抹三彩”。虎皮三彩常用于盘、碗和福禄寿三星人上。康熙素三彩瓷器有的署款,有的则不署款。署款的主要有三种:一是青花楷体本朝六字年款;二是仿明代成化或嘉靖青花楷体六字年款;三是青花花押款。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agrG1gstA61UGG4g.jpg


估价 USD  50,000-70,000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