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邮译文物 对于现代人来说,邮寄信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那么在邮局产生之前,我们的古人是如何传递信件的呢?今天我就通过一组中国秦代邮译文物,来告诉答案。1975年11月初,在湖北省云梦县的一座小山村里,12座中国秦代古墓在沉睡了两千多年之后惊现于世。考古人员在11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秦代竹简共一千多枚,绝大多数保存完好,上面写有近4万字,一枚整简长约23厘米至27厘米、宽约0.5厘米至0.8厘米、简文字体为墨书秦隶字迹清晰端秀、笔画浑厚补拙。这些竹简用细绳子分上、中、下三道按顺序编组成册。云梦秦简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中国秦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医学等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竹简有一半以上记载的法律条文,从中可以看到秦代方方面面的法律规定。比如国家对粮食如何进行仓储、保管和发放,对兵器铠甲等军备物资如何管理,对深林和环境如何保护等。这几枚秦简上,记载的是《行书律》条文。在中国秦代,行书指的是传递文书,文书包括书信、朝廷的公文、奏折以及军情等。有关传递文书的法律,被称为《行书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为了更有效的统治全国,朝廷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在各地建立了邮传机构。四通八达的通信网很快建成,朝廷还专门制定了有关邮译的法律,这就是《行书律》。 湖北云梦秦简上,记载的《行书律》条文有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辙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专家解释说,在中国秦代文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帝的诏书等紧急文书,另一类是普通文书。紧急文书要立刻送出,不能有片刻稽留;普通文书也要当日送出,不许耽搁否则以法律处置。《行书律》对邮人,也就是递送文书和信件人的有关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年轻力壮,老弱病残等都不得从事这项工作。秦代的邮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父子可以相传。一旦成为邮人,本人将免服徭役其家庭成员的户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别与普通的户籍待遇也会随之提升。 《行书律》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部关于邮政通信的法律,这在其他国家同一时期是没有发现的,邮政通讯是国家的血脉《行书律》的颁布和实施在法律上奠定了秦代邮译的重要地位。它使政令畅通上传下达,加强了秦代中央集权的领导,另一方面它也使中央能够及时了解地方的民情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证明,早在秦代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邮译制度并且以法律条文加以保护,除了记载《行书律》的竹简以外流传至今的还有一些秦代的邮译文物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具体状况。 在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有一个里耶古城,2012年里耶古城出土了大量的秦代竹简以及其他秦代文物。包括封泥、文书等很多都与当时的邮译制度有关。这是一枚珍贵的秦代封泥,其外表呈圆形上面有“酉阳承印”四个字,酉阳是地名这枚封泥相当于现在的邮戳。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邮戳,专家说秦代的公文书写完毕后为了防止在递送的过程中被人私自拆阅,要对公文一定的处理首先将写有公文的的简牍装在斗槽里然后用绳子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压上一块胶泥,再在胶泥上盖相关官员的印章这就是封泥。当收件人收到公文后,看到封泥完整就代表公文在递送过程中没有被人拆开过从而保证了公文的机密性。这枚里耶古城出土的秦代简牍上写有“迁陵以游行洞庭”7个字,这里的迁陵指的是迁陵县也就是现在的里耶;洞庭指的是洞庭郡;以游行三个字表明该文书是以邮人步递也就是步行的方式从迁陵县送往洞庭郡,这枚简牍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信封,迁陵为寄件方洞庭为收件方以游行指的是传递的方式。在中国秦代邮人传递信件通常采用接力传递的方式:有步递、车递、马递和水递等。负责邮译的官员会根据距离远近和公文信件的重要程度来决定递送方式,最常见的是步递也就是邮人以跑步的方式传递信件就像现在的接力赛跑。虽然是徒步,但这也是较快的传递方式。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邮人送信要昼夜不停,每昼夜要跑200多里,一站一站地进行接力最终将信件送达目的地。在中国古人发明纸张以前书信大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所以一封信,一份公文的分量并不轻邮人递送时的辛苦可想而知;采用马递方式的传递的不是一般文书而是紧急军情,被称为敬事邮这类文书因为时限要求严有人必须乘马日夜不停地接力传送; 这块魏晋时期画像砖出土于中国甘肃嘉峪关市,上面的图案表现的就是一位古代邮人采用马递方式递送公文的情景。这位邮人头戴黑帽、足登长靴、正持缰举牍、飞马急递。在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也有描绘中国古代邮人,采用马递方式传递公文情景的壁画,画面中的这位邮人正驰马接力传递公文书信。 秦代传递公文书信的方式除了步递、马递以外还有车递和水递。有人使用的车辆被称为传车,分两乘马车和四乘马车等而水递则是沿水路乘船递送公文信件。在中国秦代邮译法律规定,有人传递公文信件必须沿着朝廷规定的路线行走,为了统计邮人的工作量考核行政文书传递的速度,相关部门还制定了邮程表。这枚里耶秦简上,就记录了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邮程表。邮程表采用了分段计程的方式清晰地记录了一段邮路历程,从鄢出发途径销、孱陵、索、临沅等地最终到达迁陵。其中每一站的里程是多少,都有明确记载,邮人传递公文行走的道路叫驰道。这段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秦驰道是当年最重要的邮译主干道之一,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车行吗踏之后这条由坚硬山石铺就而成的古道如今已成凹凸不平车痕累累,驰道上遍布的车辙印最深处竟有40多厘米看着这些或深或浅的车辙印我们不难想象过去这里驿马飞驰的场景。邮人在传递公文书信的过程中需要休息,秦朝廷在各地的交通干道上设置了邮亭有些像现在的邮局供邮人歇息饮食替换车马等,邮亭后来发展为驿站。 湖北云梦《行书律》竹简、湖南里耶秦简、封泥以及邮亭等这些珍贵的秦代文物反映了当时较为完善的邮译制度。通过这一邮译制度,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朝廷的行政公文能够快速下达地方上的各种情况也可以及时上报以便朝廷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流传至今的这些中国秦代邮译文物见证了那一时期邮译制度的简历和发展,也为专家研究秦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秦代邮译文物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