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散发着温润光泽的器物,穿越悠远时光来到他手里,远至汉代、战国乃至史前的新石器时期,最晚近的也是清代。在那些工具远不及现代丰富,更多需靠人工打磨、雕琢的古远时代,这些精致的玉器凝聚了前人的人文思想及生活艺术。 郑正强感叹,“在当时的条件下,工匠雕一件玉器可能要耗费数年甚至半辈子,靠的是慢工出细活,用鬼斧神工来赞美也不为过,有些技艺甚至是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所以,收藏古玉不只是收藏玉器,也是收藏中华文化。收藏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我们的前人。” 古玉是中华文化的美丽载体 郑正强与收藏的结缘从一场玄妙的旅程开始。 1982年郑正强到台湾花莲游玩,朋友带他参观大理石雕刻厂。参观完后回到朋友住处,一进屋郑正强就看到满地的雕塑,被其中一件大理石雕深深吸引住了,整件作品雕的是一群筑路工人,人物栩栩如生,孔武有劲。当时郑正强对艺术收藏还没有什么概念,虽然很喜欢,最后却没有买。 半年后,这位朋友开了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来找他。原来有位卖车的老板看中了他朋友的那件石雕,以这辆价值一百万台币的富豪车,另加二十万台币的支票来换这件大理石雕。郑正强大受震撼,感觉到艺术品的价值:“这是非常喜欢收藏,非常懂艺术的人才会有的大手笔。他们懂艺术,而我当时只是喜欢,觉得那是美好的东西,对艺术却不懂,从那时开始我萌生了学习收藏艺术的念头。” “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我也不知收藏什么好。最开始是看到比较喜欢的艺术品就去买,买得很杂,有木雕、石雕、瓷器,把玩的过程中发现玉雕是我最喜欢的,就开始了对古玉的关注。” 经过不断学习和把玩,郑正强对玉文化了解越深,对古玉的感情也越深。他认为相对于木雕、竹雕、石雕,玉石因为密度大,不容易被腐蚀变形,能更好地保存中华文化:“玉石不仅美丽,肌理细腻,而且密度高,是个很好的载体,能把古人的人文思想、生活艺术表现在上面,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作用非常大。” 战国、汉代玉雕达到技术高峰 在诸朝代的玉器中,郑正强最倾心的是战国、汉代以及清代的古玉器,因为它们的雕工最为精美。 郑正强介绍,高古玉器通常说的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的玉器,这三个文化出土的玉器比较多,做工也比较好,深受很多藏家的喜爱。从夏朝开始,玉匠们才有了雕刻的专门工具砣机,它就像旧式缝纫机一样,依靠脚力的踩动,手上方的设备不断上下碾压来打磨玉石。“有了砣机,才可以雕刻比较硬的玉,比如和田玉。” 不过和田玉大约是在商代开始才被真正使用,此前都是用地方的玉多,到商代,很多部落统一起来,很多部落就会进贡地方的特产,“从目前商代出土文物看,我们知道夏代开始有砣机了。到了汉代,工具更加完善,玉器就做得更精细了,达到了一个高峰,比如至今我们都不知道游丝发雕是怎么雕出来的。” 郑正强为了说明游丝发雕之精细,专门拿了放大镜给我们看。肉眼看不清楚的细线条,在放大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纹路,令人惊叹。“但是以前的人没有放大镜,真不知道他们怎么雕刻出来的!”郑正强赞叹道。 战国时期的玉器也令人称奇,比如郑正强收藏的一块星纹蒲璧。面积不大的圆形玉璧上,雕刻了几百个六角星,而且像蒲席的条纹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即使经过了岁月的淘洗,仍然清晰挺立。“以前雕工的速度很慢,可以想象要雕刻这样一件繁复的作品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可能半辈子也打磨不出一件。” 真标本是一个不会讲话的老师,教你识别真伪 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相比以往提高甚多,文化品味也在提高,文化收藏也渐渐呈现出火热的势头。古玉的收藏市场也在变热,郑正强认为现在的市场和以前相比,好的东西慢慢变少,因为藏家越来越多,把好的东西几乎都淘光了。在近几年来,仿古玉器充斥市场,这样的情景让很多藏家颇为头疼。在挑选时,藏家感到难以抉择。再者,就算藏家遇到真的古玉,也不敢下手。 对这种情况,郑正强认为藏家需要多看标本,才不会买到仿制品,才不会感到困惑: “高仿的玉只能仿得很像,没办法仿造古玉的精美感和质感。要常看真标本,因为你看到真标本之后,再看到假的,你就会分辨。看得仔细,就能少走错路。真标本就像一个不会讲话的老师,它能让你从中辨别真伪。 有些买家说,看不到真标本,那你要先研究。有的书讲得很笼统,有的不法商人甚至先仿造出假玉,然后拍下这些照片放进去书里面,当成真的标本。如果你按照这样书去买,就会买到假东西。所以一定要先看真标本,看了真标本,买对东西的机会就会大,假东西的机会少。” 有些朋友拿了买到的战国和汉代的古玉给郑正强看,但是很多都不对。这些所谓的古玉都是仿的,而且都是新仿古,玉质很差。郑正强认为这些朋友的收藏太过冤枉,往往他们花了很多钱,却买到伪劣产品。 虽然到博物馆看标本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郑正强认为,博物馆的藏品不可能有机会给个人拿到手上把玩,只能远远观看。现在很多的仿制品,仿制的效果正如在博物馆远观的效果一样,很容易上当。所以,最好还是有机会把标本拿到手上,真正拿到手上把玩、感受。 冷知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说得正是古玉的打磨。在郑正强的收藏中,有一系列特别的收藏是前代工匠雕刻玉石所使用的工具,造型不一,厚薄也不同,郑正强介绍,它们恰好可以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初始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说玉的硬度已经很大,想要雕玉,就用比玉的硬度还要大的石头去雕刻才行。”为什么对这些工具也感兴趣?郑正强说:“我们研究古玉,要细心研究。像收藏陶瓷的朋友,他要到每个窑口去找瓷片。因为他可以通过这个瓷片上的料子、釉色,知道瓷器的工艺到达什么地步,才能确认瓷器对不对。我收藏这些工具,才知道以前的玉匠是多么用心,多么费时,从中了解到他们是怎样雕成一件精美的玉石。” 藏家提点 郑正强介绍,鉴赏古玉的真伪和年代可从以下9点进行,以下9点要完全符合所判定的年代就叫断代: 1.刀工:即玉器制作的痕迹; 2.纹饰及器物的神态:从中可以分辨年代风格; 3.玉沁:玉在地里经长年累月受矿元素及酸蚀,所形成的色泽变化。还有玉器表面钙化,腐蚀所形成的虫孔,或称土蚀、土咬; 4.钻孔:即当时制作所钻成的孔状; 5.玉的切割痕迹怎么样; 6.打磨:是否符合当时的打磨痕迹; 7.玉质与玉的种类; 8.玉器用途是什么; 9.包浆:即器物表面经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龙凤蛇(小龙) 年代:汉代 点评:龙头兽身,凤伴随于侧,蛇身缠绕龙身。整体造型优美奇特,尤其龙牙龙舌打磨得牙尖舌利。前人工艺之高超,思维之灵巧,让后人赞叹不已。这是前人智慧结晶之美。 星纹蒲璧 年代:战国 点评:青玉质,玉质温润,质地缜密,带有玻璃光泽,蒲纹排列规整,琢出六边棱角,做工精湛,阴线抛光细腻,属于慢工极缓琢成。整体沁色丰富灿烂,玉壁有白色钙化,棱角边陡,纹饰紧密,为战国的特征典型。 舞人玉雕 年代:汉代 点评:上面的游丝发雕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令人惊叹。 鲤鱼跃龙门 年代:晚清 点评:一面麒麟、喜鹊、松柏图,一面鲤鱼跃龙门。此翡翠干青以高浮雕、镂雕的手法,双面满工雕琢。在两面的雕琢后,底部薄如纸片,而没有一处被琢穿,可见玉匠手法的精湛。且所雕之物,栩栩如生。 瑞蟾(和田羊脂白玉) 年代:清中期 点评:灵芝乃祥瑞之物,此瑞蟾因口含灵芝而得名,雕工简洁精美,采用减地雕、圆雕及镂雕等技法。打磨更是精湛费时,要在16个圆柱内打磨出肥美圆滑的背部,须精准及费时,其四腿的雕工更具有精致肉感。前人把此蟾雕琢得圆肥精美,让后人爱不释手。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89-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古玉是中华文化的美丽载体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