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翻到清代, 就不能不提何绍基。 他在清朝的地位, 就像董其昌在明朝, 虽然出现得晚了点, 但恰好给一个时代做个拔高和总结。 何绍基始终被当代学界认为是清代书法第一人,无论是书法创作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清代书法恐怕没有第二人超越他。曾国藩曾经说何绍基:“其字必千古无疑”。这句评价,在百年之后得到验证。 出身显赫,顶级官二代!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顶级的“官二代”。我们先来看看何绍基的父亲都当过哪些官:翰林院编修、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看上去每一个职位都是清宫剧里执掌大权的朝廷大员。何父是嘉庆道光两朝元老,威望甚广,门下弟子众多。 何凌汉书法 当然,对书法史来说,何凌汉最大的功劳,是生下了何绍基这样的儿子。 何凌汉身居显要,仕途畅达,其书法也为时所称,其在殿试中得探花及第,擅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了自己的例子,何凌汉深知书法在以后科举中的重要性,便十分重视对何绍基书法的教导。 狂放自我,失意官场! 早年的何绍基狂放、自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个性,在跟随父亲进京之前却并未将心思用在读书之上。 何绍基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北京,上船之前,父亲问了他一个问题,但是他却没有答上来。父亲就严厉地把他赶回家,说我不会让京中人知道我有一个这样的儿子,鞭笞了他的手掌。狂放的何绍基从此之后奋发读书,走上一条文人之路。可是作为长子的何绍基却没有继承到父亲的为官之道。 何绍基从18岁开始专意科考,直到37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却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重用。48岁之时,因与上司发生冲突而毅然辞去国史馆提调一职。咸丰时期,又经人举荐被委任为四川学政,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教育厅长,也算是地方文化长官。深感皇恩浩荡,何绍基立志向皇上秉奏他所体察到的一切,不过言多必遭小人陷害,任期不足四年,又被朝廷削去官职。从此绝意仕途。 专注书法,交友甚广! 何绍基爱交友、好远游,生性耿直,心直口快,作为一个骨子里的文人,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仕途上的悲催人生,一生两度为官,两次失败。或许是官场失意,何绍基将他的满腹经纶与文采倾注于书法中。 他进入经学大家阮元门下,师从名师程恩泽,科场的熏陶、家学深厚加上名师指导,何绍基很快有声望于朝野。结识了不少同窗同辈,以及追随和崇拜他的人,组建起自己强大的朋友圈和影响力。声明在望的包括曾国藩、左宗棠、齐白石、湖南旺门谭延闿、地方大儒王闿运、民初“南曾北李”之曾熙、李瑞清等。 由于何绍基的勤奋好学,他生前即享盛名,求字的人比较多,几乎每天都要应酬写字。他曾经还在笔记里记载说最多一天能写200个对联,而且都不用别人的句子,都是自己撰写,甚至被称作是“字无重对”。 师法古人,遍临名作! 尽管已成为著名书法家,作品已经可以卖钱了,但何绍基在临古上仍坚持不懈,晚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何绍基一生无间临古,于楷、行、草、篆、隶诸体无所不涉。 在楷书方面,他最初植根于颜真卿,从小便对颜字下了很深的工夫,由此广涉唐碑,对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特别是小欧亦情有独钟。后痴于《张黑女墓志》、《瘗鹤铭》。 在行书方面,何绍基根底鲁公《争座位》与北海《麓山寺碑》,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也时时把玩临写。在草书方面,何绍基虽“生平未用功也”,然也不乏兴致,今有节临怀素《自叙帖》传世。 在篆书方面,何绍基“廿岁时,始读《说文》,写篆字”。对《说文》的学习,或许是出于治学的需要,然同时却增强了他对文字演变与篆法的了解。其后,特别是晚年,他先后临习过《石鼓文》、《毛公鼎》、《楚公鼎》、《宗周钟》、《叔邦父簠》等多种金文。 在隶书方面,何绍基下的功夫最大,马宗霍尝曰:“蝯叟于分书博览兼姿,自得之勤,并世无偶。”何绍基仅流传至今的临本就有十余种之多,如《张迁碑》、《礼器碑》、《衡方碑》、《曹全碑》、《乙瑛碑》、《西狭颂》、《史晨碑》、《华山碑》、《石门颂》、《武荣碑》等。 何绍基尝自称:“余少年亦习摹勒,彼时习平原书,所钩勒者即尽与平原近。”所谓摹勒、钩勒,即为临摹的初阶,在此时,当以形为尚。 然临摹并不尽临、摹。何绍基《跋张黑女墓志拓本》中有语云: “余自得此帖后,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 所谓“寂坐欣赏”即是读帖,读帖或可看作是对临、摹的重要补充。手持拓本,谛观细察,心领神会,任一己思想与拓本碰撞、交流,心里有了,再下笔临、摹,便自然会有收益。 从临到创,终成家法! 清代石涛曾说:“不师古法不成我法,不变古法终非家法。” 何绍基虽临古精勤,但并非盲目地死临,他特别注重为何而临,从临摹中要得到什么。马宗霍评其临汉碑曰:“东京诸石,临写殆遍,多或百馀通,少亦数十通。每临一通,意必有所专属,故一通有一通之独到处。” 用此法临古,看似与原作大相径庭,得之甚少,其实这正是何绍基的高明之处。 何绍基尝言:“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字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始终,自家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或大成,或小成,为儒,为侠,为知,为峭,为淡,为绚烂,为洁,为拉沓,为娟静,为纵恣,人做成路数,然后用功于文字,渐渐搬移,其艺必成,适肖其人。” 能否自成家数应是何绍基临习书法最根本的归宿与最核心的指导思想。 临摹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种途径,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临摹而临摹。对于临习,何绍基的终极目的是要自成一家,而自成一家必须通过创作才能体现。何绍基成功地化解了临创之间的转换性难题,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的范例。 何氏四杰,名震天下! 谈何绍基在书法界的影响力,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家世,何绍基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亲友团”,通俗来讲就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孪生兄弟:何绍业 何绍业书法 何凌汉初为人父,就一下得了两个大胖小子。他为老大起名何绍基,老二起名何绍业。以基业为名,可见何凌汉的雄心壮志。 和所有的孪生兄弟一样,何绍基与何绍业关系极好,甚至他们俩的书法,也像孪生兄弟。可惜的是,何绍业体弱多病,英年早逝,对此,何绍基终生都怀有遗憾。在《仲弟子毅哀辞》中,何绍基写道:“冀我兄弟,或共长久。何期今日?松摧竹陨。孪生之儿,兄强弟弱。风雪一朝,形单影只。痛乎!痛乎!” 三弟:何绍祺 何绍祺书法 何绍祺字子敬,跟王献之的字一样。他是道光十四年举人,当过知县和知府。他的书法学颜真卿,史料称他“能承家学”。其实这种“家学”,多半就是很像他的哥哥。 四弟:何绍京 何绍京书法 何绍京字子愚,他的名字与唐人钟绍京一样,由此可见,他们的老爸何凌汉对书法是有多深情。何绍京在道光十九年中举,以诗词、书画及鉴赏名于当时,书法也学颜真卿,晚年爱上了董其昌。他有个别号叫自娱山房主人,取自娱自乐之意,甚至到后来,他去了哪儿我们都无从查证了…… “何氏四杰”,在当时也算名震天下了。何绍基在家中是长子,他也是何家在艺术上的NO.1。不过,正如王羲之是王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苏东坡是苏氏一门的代言偶像一样,何绍基也是何家亲友团簇拥下的一代大家,如果没有家族的力量,仅凭单打独斗,恐怕是很难成气候的。 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是书法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积淀,以及传承。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544-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清代书法第一人——何绍基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