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从整体上看元代书法,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主张复古,以元初的赵子昂为首的书法家认为宋代的书法已经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为政治的开放,使书法家能够随心而写、随心而发,为明代草书名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了汉族,而汉族却在文化上征服了少数民族。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第三,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法家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由赵子昂开始的诗、书、画的结合,是艺术品的形制上的突破。下面选择七位比较少见的书法作品,供各位书友欣赏之用 一、边武 元 边武 行书《龟虽寿》 作品鉴赏 边武书迹甚稀,所知可信作品仅为上海博物馆藏《行书七绝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千字文册》,及本件行书《龟虽寿》。本件尺幅大,保存精善。是元代书法中罕见之作。边武(元后至元—至正间,14世纪),生卒年不详,字伯京,甬东生、玉蓑渔者。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行草专学鲜于枢,时有乱真者。善墨戏花鸟。有枯木竹石图。 徐邦达(1911-2012)题边跋:元人边武字伯京,书学鲜于枢,时有乱真者。此书作甚类伯机行书体,实为难得之真迹也。一九九七年冬十二月,东海徐邦达题之于京华客次。 释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觉隐 元 觉隐 劦羔帖 香港长风2008秋拍 成交价66.7万港元 作品鉴赏 觉隐,生卒年不详。初名文诚,更名本诚,字道元,一作道玄,后名道元,字觉隐。自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蜀畤坾公。嘉兴(一说四川)人,寓吴下。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又主本觉寺。居无常处,明洪武初尚在人世。 元代最著名的诗僧、画僧。与天隐圆至、笑隐大欣名声相埒,时呼为“诗禅三隐”。与宋代的“九僧”并称。 品高洁,喜诙谐,善书画,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是有得于道而簸弄精光于笔墨间者。自云“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大为后人赞赏。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 有《凝始子集》、《梦观集》行世。 三、赵麟 元 赵麟 衡唐帖 页 纸本墨笔 28.2x2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麟《衡唐帖》鉴藏印有“安岐仪周书画之章”、“无恙”、“樵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景贤”等16方。按《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书法编》,可知此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赵麟的艺术评价,后人记载亦少。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言:“麟书更益以工,便可造其父之域。”据《书史会要》和《画史会要》记载,赵麟虽无盛名,但书翰皆出规入矩,笔意流动,洒落超逸,亦不失家法。其学画较其兄(赵凤)勤,成就也较其兄大。沈大年跋《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云:“吴兴赵公文章政事见重前代,又以其余力适情于翰墨之内,故字画之工点染之神妙天下,而子孙亦克承其志焉。”从上述题咏中可以看出,赵麟在继承家学传统方面,是深受其父赵雍、其祖赵孟頫的影响,而从其书画作品的笔墨特征及创作题材来看,赵麟更多的是直接承袭赵雍的艺术风格。 沈大年 跋赵氏三世人马图卷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另开) 赵麟(约1320-1374),字彦徵,赵孟頫之孙,赵雍次子。关于赵麟的生平,元、明以来的文献中记载很少,仅在赵雍的一些记载后面提到他是“雍之次子”,以国子生登第,曾为江浙行省检校、莒州知州等职,当属元朝层次较低的官员。元末赵麟及其家族为避战乱,隐居在江、浙地区,入明亦不仕。 四、倪瓒 元 倪瓒 淡室诗 纸本 行楷书 64X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130l--1374),字元镇,又字玄瑛,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东海倪瓒、懒瓒,变姓名曰奚玄郎,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元大德五年(1301)倪瓒生于无锡梅里诋陀村。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 “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 “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故宫博物院藏倪瓒《淡室诗》轴是倪瓒行楷书的代表作。尺幅不大,但却能小中见大、意味无穷。倪瓒笔法从古隶中出,故他的书法都非常注视起笔与收笔,尤其在字的捺脚上,是极为用心和讲究的,隶法表现极为明显,古气森森。在横画上,则起笔轻阔,收笔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笔特点,只是将褚的秀媚化为劲健,视之,颇见力透纸背之功。倪氏楷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结字扁长互用,穿插参差,左右结构多左低右高,重心右倾,因而字势生动、奇趣横生,于劲健峻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 小楷的章法是较难把握的,呆板、逼仄、沉闷,都是常见的毛病。然倪氏这件小楷章法不知是信手拈来,还是匠心所为,寻常的六行字,却处理得如此隙世骇俗!于小楷而言,把“禽与往还”作为一行,若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断不可为;而“八月廿日”跋与正文平齐书写,又是一个大胆的创造。这样就使本来趋于平稳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灵起来,仿佛湖上向晚的空中,一声嘶鸣,白鹤—掠而过,又如幽静的洞室里忽然透出一道天光,使人顿觉花明柳暗。 倪瓒的优美诗文确实帮了他在书法、绘画上的大忙。实质上,倪氏纯书法作品极为少见,他的诗文和书法大多散落在其简远高古的绘画上。他的不少题画诗文颇有魏晋人之风神。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与他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书法、绘画、诗文都散发着简远、疏阔、古淡的气息,是较为典型的文人书画艺术的代表。读其诗、味其书、赏其画,都能使人尘虑尽消,仿佛五脏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 倪瓒《淡室诗》通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淡古神韵,无一俗尘。《淡室诗轴》,单就技法而言,似乎不足称道。其结体十有八九是东倒西歪,不成体统的。用笔也多出锋尖梢,显得势竭力虚。但从审美的角度看,不计其细节,而从整体观赏它时,却化腐朽为神奇。其笔法,虽然点画多不工,却瘦劲通神,行笔又悠然自得,使字态显得摇曳生动。其章法,虽然结字多不周,却行气贯通,时大时小、时长时扁,令整篇布局疏朗错落,琳琅满目。 五、顾禄 元 顾禄 隶书 诗帖 纸本 册页 25.8x54.2cm 16行 106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禄,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字谨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太学生除太常典簿,后为蜀府教授。少有才名,嗜酒善诗,才情浪漫,有“西京诗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誉。精于隶书、行草。书法宗汉隶,结体工整,笔法圆转灵动,厚重古雅。著有《桐桥倚棹录》。 元 顾禄 隶书 诗帖 局部 此诗记述张氏在淞江治水之佳话。杨维桢书有《张氏通波阡表》卷,是应其学生张麟所请为张氏祖上而作。文中历述自张氏先人张商英于南宋时渡江来杭,至后人居松江疏通波塘,张氏家族五世以来的积善修德之功。顾禄所书诗意与此吻合,可知也是赠与张氏某位后人的,或即赠与张麟的。此帖书法宗汉隶,结体工整,点画波尾灵动圆转,具有厚重古雅的风度。 元 顾禄隶书 诗帖 局部 顾禄的创作态度非常认真,每一笔、每一画都追求妍美精致。就像他做文章一样,朴实中展现精微,缜密中呈现潇洒。顾禄严谨扎实的学风在他的《清嘉录》自叙中有很好的说明:“是书皆躬自采访,山前山后,雨风无间,或 舟访古,或载笔讨今,抑且询诸父老,证以前闻,始采入集。若谬误相沿,即久在人口,不敢据为臆断。”为了达到实事求是、追求本真的目的,顾禄可谓风雨无阻、披星戴月、上下求索。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亦是如此:每个笔画皆可觅得古人踪迹,在处理一点一画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元 顾禄隶书 诗帖 局部 六、张雨 元 张雨《澱湖社集尺牍》纸本 25.6×36.7cm 无纪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雨(1283—1350),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句曲外史。年二十余弃家为道士,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皆工,皇庆元年(1312),30岁登茅山(江苏句容县句曲山),受《大洞经》,豁然有悟,并从王寿衍真人入杭州开元宫。在杭州,张雨得以拜见回吴兴为先人立碑的赵孟頫,并侍赵孟頫学书。次年,张雨又随王真人入觐大都,以诗风清丽名震京华,与在京的赵孟頫、杨载、虞集、范椁等友善,并拜在虞集门下。 不久,张雨父卒,在回杭州守庐三年后,辞去杭州福真观主持,随茅山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至茅山学道,曾主修《茅山志》。六十岁时他脱去道袍,埋葬冠剑,还其儒身,隐居杭州,时往来于三吴,与杨维桢、黄公望、倪瓒、俞和等文士交游酬唱。其中受杨维桢影响,思想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贪图“一刻春无价”,耽溺酒色,寻欢作乐,晚年的诗风、书风都有朝放纵、恣肆发展的倾向。 张雨诗文书画在元代都很有影响,且名重一时,倪瓒评谓:“本朝道品第一。”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在赵氏指点下上追李邕,并旁涉怀素、米芾。李日华说:“张伯雨书性极高,人言其请益赵魏公,公授以李泰和《云麾将军碑》,书顿道,日益雄迈。”风格清虚雅逸,有晋、唐遗意。张雨书性极高,他能从赵氏入而又不被师囿,变赵氏的雍容平和为神骏卿遒,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作品流露出隐逸文人清虚雅逸,孤傲不群的气息。 袁华评谓:“贞居先生清诗妙墨,飘飘自然有一种仙气,信非沉俗中人也。”他是赵氏门墙中能够自成一种风气的代表。 七、赵孟頫 元 赵孟頫 山堂诗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506万元 【作品鉴赏】 此行书立轴,水墨纸本,纵62厘米、横32厘米。为赵孟頫书自作诗《题山堂》,诗文著录于《松雪斋集》。 赵孟頫的书法,追唐法晋,笔法得力于“二王”,深得晋人神髓。用笔精熟,起、承、转、合毫不苟且,法度谨严中寓变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此作用笔刚柔相济,丰腴俊逸;笔墨精纯,珠圆玉润。结体流美,疏密得宜,雍容典雅。整篇兴会所至,风卷云舒,笔到法随,浑然一体,字字风骨内含,骨肉均亭,点画顾盼呼应,神采外溢,为赵孟頫典型书风,乃其经意之作。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元代书法名家及作品欣赏,真不简单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