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唐代隐士寒山劝戒诗与居士庞蕴诗偈,庞蕴(?——八○八),唐代著名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遗有《庞居士语录》。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杰作,落笔奇伟 ,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蕩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结体舒展大度,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此作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敧侧中带安稳。常以一二长笔打破空间布白,配合行气的错落,产生强烈的动势。为黄庭坚代表书风,可谓风度翩翩,自有一种风流。 黄庭坚书写时之特殊运笔动作,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 黄庭坚所使用之特意伸长笔画,富有荡漾之姿,变化无端。除了使结字更有变化外,也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全作的神彩更加飞扬。 彼此相异的三点水的写法,巧妙的安排与变化,都显示出黄庭坚结字的能力与巧思。 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白纸本 33.7×1840.2cm。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顾洛阜(John M Crawford Jr,1913—1988)遗赠 三、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書。”“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笔不放,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似有禅家气息。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 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四、《行书华严经疏卷》花绫 25.1×115cm 上海博物馆藏《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整卷运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刚健中含妍媚。颇得颜真卿的遗韵,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此卷曾经明韩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钤有“古心堂”、“雷氏裕之”、“钱唐汪曰丞迟云氏图书记”等印记。《真迹日录》、《壮陶阁书画录》等著录。嘉庆七年李廷敬刻入《平远山房法帖》,《海山仙馆藏真》、《宋四大家墨宝》也有收录。1962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拨交上海博物馆。 五、《行书赠张大同卷》亦称《张大同乞书帖》、《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行书,纸本,34.1×552.9cm,凡45行,172字。宋哲宗绍圣四年,新党得势,东坡贬岭南,黄庭坚也因修《神宗实录》落“不实”之罪,被贬黔南。此时黄庭坚体衰多病,“心腹中蓠芥,如怀瓦石”,精神上也很压抑,此卷是黄庭坚应外甥张大同索书《韩愈赠孟郊序》而写下的,惜前后早已分为两段,前面那部分已不知所向,仅余后面这段“后记”。 黄庭坚擅行、草二体,书法结字中宫收紧,而四面呈放射状,笔画长枪大戟,筋脉舒展,锋芒外露,骨力特健,此卷被认为是黄贬谪时期的杰作。钤有“绍兴”、“內府书印”等印记,后面有王铎、吴宽、李东阳等题跋,曾经徐俊卿、周湘云、张大千等收藏。后美国收藏家John B.Elliott(艾略特)在方闻教授的指导下,从香港购入张大千旧藏此卷,现寄存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中。 六、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即《明瓒诗后题》卷)25×1004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由长田散人提供)黄庭坚所书明瓒(即唐代懒残和尚)的诗卷,全卷纵25厘米、横1004厘米,每字直径约20厘米已为后人分割为二,现仅存后面的题款,即本卷。全文为:“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致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奕棋,烧烛夜归。”又有小字:“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三行九字,共计五十八字,纸凡三张二接,尺寸大小不一。 宋绍圣年间(公元l094~l098年),黄庭坚任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知州,不久被贬官至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任散职,继而又迁往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继位,任命黄庭坚为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市)知州。黄庭坚在赴任前,前往青神(今四川省青神县)探望姑母。七月二十一日,乘船溯江而上,二十四日至牛口庄宿廖致平(养正)家,八月十一日到达青神。在牛口庄廖家时夜饮兴酣,黄庭坚可能就在此时书写了明攒的诗卷,并记下了从戎州至牛口庄的行程。时年五十六岁。题名刻石尚未发现。本幅作品取之於颇、柳,破除成法,劲秀两全。此卷正书大字在黄书中也是少见的。 卷首卷尾有南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项元卞等人的鉴藏印记。拖尾残存原装的绫边,无跋。明汪珂玉《珊瑚网》称在崇楨五年(公元1632)换得此卷时有 李日华题跋。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著绿仍是全卷。如果卞氏见过此卷,则被割裂当在康熙以 后。引首前有原签题“黄山谷擘窠书梵志诗后题名记,神品真蹟”。原卷包首签题“黄文节公梵志诗 后题真蹟”。 七、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八、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纸本行书 32.8×219.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东坡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 九、《庞居士寒山子诗》 纸本 卷 29.1x213.8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敧侧中带安稳。常以一二长笔打破空间布白,配合行气的错落,产生强烈的动势。为黄庭坚代表书风,可谓风度翩翩,自有一种风流。 黄庭坚书写时之特殊运笔动作,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 黄庭坚所使用之特意伸长笔画,富有荡漾之姿,变化无端。除了使结字更有变化外,也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全作的神彩更加飞扬。 彼此相异的三点水的写法,巧妙的安排与变化,都显示出黄庭坚结字的能力与巧思。 哲宗绍圣元年(1094)因修《神宗实录》之事,被罢免官职,贬谪黔州(四川彭水县)。元符元年(1098)到戎州(四川宜宾),安置城南无等禅院。秋冬之间,在当地文人、居士、及无等禅师协助下,在寺旁建居所“任运堂”。 十、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 明代王世贞题跋鉴藏印有“绍兴”、“内府书印”、“贞元”、“乾坤清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有明王氏图书之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等。卷后有明吴宽、王世贞跋。 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见释文中[]内字)。 此诗收入《山谷外集》,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黄庭坚时年42岁。作品笔法苍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书法的风格特征。卷后明王世贞跋中评道:“……老杜浣花溪图引也。歌词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书笔横逸疏荡,比素师饶姿态,亦稍平易可识。而结法之密、腕力之劲、波险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师”是指唐代著名书家怀素,王世贞对黄庭坚与怀素书法特点的比较非常准确。此件作品虽然残处较多,仍不失为佳作。 著录于《孙氏书画钞》上册、《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303-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黄庭坚书法长卷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