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画,不诗书画印同时前进,休想超越古人。否则,所谓超越,不是夜郎自大,自欺欺人,一个有代表性的画家,诗书画印无不一一精通,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精英,方可登峰造 ...
时间 : 2018-06-13 17:14:00
|
发布者:wmd003
|
他是把山水画迈向现实主义第一步的开拓者,成功地创作了高峻浓郁的川西山地,莽莽的原始森林,绚丽的草地,晶莹的雪山,宏伟的成阿公路,艰险的林场设施,藏族同胞,牦牛,伐木工人,汽车,帐篷等内容的作品,为传统 ...
时间 : 2018-06-14 07:15:00
|
发布者:MIMIZHU123
|
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高的,样样都是世界第一。各国历史、社会、文化有差异,也有许多成就很高的东西值得借鉴。文化和教育都应该有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的思想。并列入课程。改革开放后,什么文化思潮都来了 ...
时间 : 2018-06-14 08:20:00
|
发布者:冬江芝芳
|
胡也佛(1908—1980)本名国华,后改名为丁文、若佛,字大空,号谷华,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上海新华艺术专业毕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局编辑、国民书局经理。工书画,学宗仇十洲,擅作仕女,间写宋元一路山水, ...
时间 : 2018-06-17 09:26:00
|
发布者:ihjpx
|
蔡鹤汀(1909—1976)国画家。字颐元,号枕石散人,福州台江人,取法任伯年、王石谷、八大山人、吴昌硕。15岁自立广告社。21岁参加上海大舞台美术设计及上海书画会,与张大千等交游,并举办首次画展。继而于港、澳、 ...
时间 : 2018-06-22 15:41:04
|
发布者:古玩钱币收藏
|
陈金章1929年出生,广东化州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国画系副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 ...
时间 : 2018-06-29 07:17:00
|
发布者:wbvhvzzz
|
他的国画山水构图新奇,笔墨老辣,别具一格。其书法从王羲之书法体系入手,参之以民间书风,尤其注重借鉴日本近现代书法艺术,从一个全新的意义上对于“书画同源”做出了诠释。著名画家白庚延、孙贵璞以及王颂余的外 ...
时间 : 2018-06-29 07:23:00
|
发布者:傲气中华
|
他12岁时就开始临摹《红楼梦》,大学时扇面画比齐白石的值钱,90岁时学习上网写博客。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和传承,在鲁迅美术学院从教期间与季观之、钟质夫、郭西河被画坛称之为“鲁美四老”。他一生成就无数,19 ...
时间 : 2018-06-29 07:37:00
|
发布者:踏雪寻梅
|
宋末元初画家颜辉作品集元颜辉(传)寒山拾得图(对幅)绢本着色各127.6×41.8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颜辉(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秋月,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一作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善画人物,大德时 ...
时间 : 2018-06-29 15:46:00
|
发布者:myb7411
|
他与刘奎龄、刘芷清、刘子久、萧心泉合有“津门画家五老”之称。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杂家”。博通考古、金石、古泉以及陈列设计,所以还是报人和博物馆学家。他对天津地方史有过深入的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家。更 ...
时间 : 2018-07-02 08:21:00
|
发布者:lupeng
|
徐庶之在自己40多年的山水画造诣上,创立起一个西域风情新画派,他是开创者和这一画派的中流砥柱。他众多的创作作品使画坛上展现出西域风情的新面貌。他的画风古拙而朴茂清新,构图自然、气势天成,充满生活意味,把 ...
时间 : 2018-07-02 08:27:00
|
发布者:九加五
|
他自幼喜欢画画,擅长工笔人物画、基本功扎实、造型能力强。他承写实主义路线,以严谨、细腻而典雅的风格称着。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从历史题材至现代女性,皆刻划深刻而耐人寻味。李乃蔚汉族,1957年在重庆出生, ...
时间 : 2018-07-02 08:33:00
|
发布者:szhsys
|
他对“大青绿”和“小青绿”的定义——大青绿:是以工笔细线勾勒,少皴笔,层层填染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的山水画;还有在大青绿山水画上用金粉勾画山石、坡岸、屋宇、云霞的又称为金碧山水。小青绿:是指在浅绛山水 ...
时间 : 2018-07-04 08:02:00
|
发布者:华夏小兵
|
这是一对来自台湾的习画大半生的老艺术家伉俪。由于一直身处美国和中国台湾,他们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留存了很多民国的画风。他们共同的创作理念为:创作须由传统筑基,咀嚼古人精髓,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向大自然 ...
时间 : 2018-07-06 08:37:00
|
发布者:全球收藏
|
梁树年作品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