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行草书《过庭复语十节卷》赏析: 这么好的字,这么澎湃的气势,请把手机请横过来观看…… 放大观看更震撼! 释文: ·途次遇达官长者,务持恭谨,有问则应,不得泛言。平交之人亦宜斟酌。 ·本郡吏胥门皂之类来迓,审其有无批票。若系正役,照名收用;额外之数,即为投充,须加峻拒,庶免后艰。 ·履任凡諸公务,自有成规,惟事长官以诚,处同僚以和,接士大夫以礼,驭下人以正,其大要也。然此约者耳。至若严交际、崇朴素、慎名节、减嗜欲,则其身之要,务加警省,不得自宽。 ·听讼两造具备,先谛观原状一番,察其口语与状无舛,则审被告,如不输服,则有知证之人可审,若知证不偏庇,尚不心服,乃察言观色出己意断之。仍明白晓谕某得某罪,某得某罪,庶不为吏书所诓。至若人命赃私等项重情事未易白,则令另报无干知证之人行拘再审,务得真情,不可辄为锻炼,致有冤抑。 ·情轻人及妇女不可概禁。古人谓囹圄之苦度日如年,不可忽也。况各属起解自有承批人役,各衙之前亦有保店之家,俱可责其管领,庶为简便。至若重情及强狂之徒,不在此限。 ·招议要明净简直,盖招乃犯人口语,议则官司所断照行。又招内所有拟罪不能该者,多取成案观之,义自见矣。今在外招议率多潦草,无怪其然。盖在京法司官职专问刑,招议皆自起草,且有长官裁定之,大理余驳之,不忧其不精当也。外官兼摄数事,招议假手吏胥,视其成案不能增损一字,且刑名是及物之政,岂可忽略若此,况又生民休戚之所系乎。 ·大明律及问刑条例须早晚熟念,此书乃刑官之本领也。余若律条疏议大明令及近日所刊法家諸书俱宜涉猎,庶几临事无惑。其一应诗文之类则在所缓矣。 ·本邦百货所萃,率多珍奇,纤巧,务要矜持,不宜寓目。一寓目间, 心即有所系,纵不自市,亦恐为人所窥矣。 ·吾门素风。然自吾祖吾父奕世冠冕,颇有薄田百十亩,敝庐数十楹,足以给日用,裕栖息,出而从政者得免内顾之忧。吾又备位列卿,树历中外三十余年,立身不敢苟且,自奉亦甚俭约,常禄所积可勾买山之资,而世泽所及,实有乔木之荫也。尔今筮仕,正宜立身行道,显亲扬名,区区利禄之类,诚不宜屑心也。况以大志未酬,前程尚远,奋迅激昂,以收桑榆之功,此其基也,余诗所谓“渑池翼终在”者以此。便人还家,不必以土产一丝一粒为寄,只得平善手书及幼孙新妇之安足矣。 ·昔乡贤达邝公为剌宪副【注】,尝以绒褐寄其父,乃让之曰:汝为法官,不闻为一方洗冤泽物,乃以此污我。遂封还之。其子感激,愈励清操,卒为名臣。吾虽老耄,尚有慕于邝翁也。汝其懋之。 右十节情之所到信笔书之,言虽无伦,义实有立。汝能体行之,远大其基于兹乎。 岁戊戌秋日高吾老翁书 。 【注】此三字“剌”为异体字,“副”字不太好辨认,或有失误,我觉得其意思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官职。非 常希望真正的专家学者指正。 简评浅析 该段内容为“过庭复语”,并非与孙过庭有关,而是从论语引申来的,意思显然就是父亲训诫儿子的信件文字,这一点从其内容也很容易看出来。但是这个内容并不是文征明给儿子的信,而是他抄录“高吾老翁”的信。高吾老翁显然不是文征明,在文征明用过的所有字号中都没有“高吾”的字样。而且前面所说这段文字是文征明(1541年)文72岁时所写的,这个时间是抄写的时间,也不是文中的戊戌(1538)年。此外还有两点,一是文中的“备位列卿,树历中外三十余年” 与文征明不相符合,文氏仕途并不顺遂,只在京做了四年小小的待诏;二是文征明的两个儿子虽然也做了官,但一个是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一个是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都不是搞刑法的,与文中所言也不符合。而原作者“高吾老翁”究竟是哪一位,我一时也无从查找,必须有详细记载明代官吏的文件的佐证才有可能确定,但愿有人能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 信中具体的十条大都是为官之道,如何接物待人处事之类,于今来说几乎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了。个别生僻词汇只要查查大字典都不难明白,我就不多此一举了。 从书法方面看,这篇作品行草兼用,笔法多样,流利从容,特色鲜明,既有俊秀温润的一面,更有文征明晚年峻峭峥嵘、老辣瘦劲的特点,很值得玩味与学习。他喜欢露锋起笔,直划往往坚挺刚劲,横画多上扬,竖划则坚直有力,他的撇多如长锋,锐利如细长之利刃,这些都可谓“铁划”。他的捺或长而有波弯,或反捺而带回勾;他多用尖转回折,突兀而锐利,此亦可称为“银钩”。他的笔划间或字间的连带或实或虚,实连之笔划细直,迅疾如电;虚连则笔断意通,一呼一应。另一方面,他又有许多非常圆滑的使转运笔,如很有弹性的钢丝缠绕盘旋一般。他的口字框常常不封死,似乎要留着活气;他的“门”字框左右不同,也很有特点。他的许多字如“也”、“之”、“所”、“人”、“可”、“不”、“有”、“官”、“在”、“自”都很有个性和代表性。总之,各种笔法,他都能信手拈来,恰当运用,熟练之至,可以说是笔笔生变,字字灵动。 这篇帖卷无疑他晚年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此帖笔迹清晰,易于学习,是一件很好的学习范本。但他的字学起来颇有难度,对初学者入门似乎不太适宜。应该是进入行草学习的中级阶段,选定自己喜欢书家进行深入学习是可选的字帖。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13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文徵明行草《过庭复语十节卷》赏析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