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人骑图 【年代】元 【作者】赵孟頫 【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尺寸】670 X 32 CM 【材质】纸本 设色 手卷 1959 年,著名收藏家丁燮柔将他所藏的 50 多件文物捐献给国家,其中就有这幅《人骑图》,历经三十多年的流散,它终于又重新回到紫禁城。 《人骑图》构图简洁,中间画了一个着唐装的文人,身穿红袍,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胯下骏马,膘肥体壮,举步欲行。整幅画为了突出人物和马,没有画背景,人物以线描为主,笔法细腻,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 《人骑图》为赵孟頫四十三岁时所作,是其鞍马题材的早期作品。《人骑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 画中自题:“吾自少年便爱画马,六岁得见韩干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之。”这既能说明画家长期坚持专研,又体现其从古人身上得到精髓之“意”。他以刻意的追求和长期的实践,取得了高超、精湛的技艺,他曾经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而在自题中更写到:“此图不愧唐人”,说明他对自己这幅画艺术成就的肯定。 画上有赵孟頫款识:“元贞丙申岁(1296 年)作,子昂。”钤朱文印两方:“赵氏子昂”、“澄怀观道。”又自识:“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世有识者,许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 年)子昂重题:“赵氏子昂。” 卷首有乾隆皇帝书“深得稳意”4 大字,后面还有它的题诗。画上留有赵孟頫和16 位藏家题记、清代乾隆皇帝手书,盖有历代藏家印记近 200 方,显示出收藏家们对这幅画的喜爱。清《石渠宝笈续编》、《穰梨馆过眼续录》著录。 《人骑图》体现了赵孟頫在绘画史上超越前人的成就。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人骑图》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尽显古朴自然之风。 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人骑图》色彩大胆有力,表现力突出展现出作者对马的了解及观察。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人骑图》上有作者多次题字,显现出了独有的文人气质。 四是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此图各种图印相得益彰。 五是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这点可以从马身上看出,此马膘肥体壮,让人联想到蒙古草原之上驰骋的马儿。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7029-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元赵孟頫《人骑图》全卷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