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铁工厂》,1875年,德国,阿尔道夫·门采尔,布面油画,158x254cm,德国柏林美术馆藏.《轧铁工厂》又译《铁轧机》(The Iron Rolling Mill),或《现代独眼巨人》(Modern Cyclopes),是门采尔作于1875年的油画作品,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19世纪70年代,是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年代,也是德国工业,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年代,门采尔的代表作《轧铁厂》正是创作于这个年代。在这幅《轧铁工厂》里,门采尔第一次以现代重工业的工人为创作主题,以客观、真切、生动、朴实、大场面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工人艰苦的劳动,紧张、匆忙、盥洗、餐饮时的情景,深刻的揭示了德国工业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真实内幕。 《轧铁工厂》是描绘产业工人题材的最初的优秀作品。由于保存状况不好,像是失去了当初完成时的辉煌色彩,但仍可看到画面上展现出一幕车间里繁忙生产的景象。整个厂房到处都是铁柱、链条、传送带、交错的齿轮……,屋顶也是由粗的细的铁柱搭建起来的,光线从天窗照射进来,黑压压的工人们在叮当作响地干活。炽热的熔炉里喷吐着熊熊火焰,它将中央人群的脸照得通红。这些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有的高高举着火铗,有的叼着烟斗手拿炉叉,正挥汗如雨奋战在炼铁炉前。在右侧前景上,一部分工人利用工作间歇在吃午饭,他们身后是该轮班回去的人们。在左方中景上可以看到擦洗身子的工人,远处还有个头戴圆顶礼帽的工头模样的人,他悠闲地四处巡视,监督着工人们的劳动。总之,门采尔表现的不是劳动的一个断面而是全景式的描写。他是接受一银行家的订件而作的,当然不会是以揭露工人的悲惨状况为目的所画的吧。但工人们简单的伙食,老工人疲惫的表情,却又很好地叙说了他们的境遇。 为了创作《轧铁工厂》,门采尔在波兰南部的霍茹夫钢铁厂写生,画了150多幅研究草图。画面中那种刺激眼球的现代工业感让作品一举成名,引起轰动。作品很快就有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别名--“现代独眼怪”。这一标题将产业工人生活的严酷现实提升至神话的层次,被比拟为独眼巨人塞克罗普斯。除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外,在画面右下方有一个小男孩儿,他一面低头那东西,一面看向画面外的观者,表情疲惫,同时又有一种不忿。他不甘于未来的命运就被安排在这样的工厂里面,也许十年之后,他就是新一代的工人领袖。 门采尔涉及的画种较多,曾为一些诗歌和小说画过石版画插图,还玩过木刻,艺术成熟以后,主要搞反映现实生活的油画创作。为了给油画创作提供素材,他画的素描有7千多张,速写有18本,每本800页,共1万4千多页,作品多得惊人,再一次印证了“勤奋出天才”的道理。 门采尔的素描和速写作品都极为生动。他什么都画,在许多画面上还有局部、细节的速写。而且连看戏都在剧目单上、门票上画满了速写。他的作品造型严谨、线条生动、耐人寻味,强烈的表现力折服了我国的同行艺术家,在世界美术界被称为著名的素描大师。俄国进步的美术评论家斯塔索夫也称他是德国当代“第一个最伟大的画家”。 门采尔留世的油画作品也很多,他的作品题材可分为两类:一是表现贵族、达官贵人的宴乐场面、宫廷奢靡生活;二是表现贫民百姓的风俗生活。门采尔影响较大的油画作品《轧铁工厂》,是描绘平民生活、工人生产劳动题材中最优秀、最成功的巨作之一。画面展现了德国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工厂生活一角。有如钢铁森林般的车间,到处交织着铁柱、链条、传送带,画面的中心位置炉火熊熊,穿着长皮围裙的工人有的推着轮车,有的操着夹子、炉叉,围绕在喷着火焰的赤热熔炉边上,紧张繁忙地进行着半机械化劳动,都来不及擦一下脸上的汗水。在右下角,有几位工人抓紧时间休息,快速地吃着家中带来的午饭。中心的炉火照亮了整个画面的细节,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钢铁森林里劳动者的能量、疲惫和辛劳。欧洲工业的兴起,未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反而沦为机器的奴隶,过着非人的生活,揭示了西方社会发财致富的基础。 门采尔第一次以现代重工业的工人为创作主题,以客观、真切、生动、朴实、大场面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地狱般恶劣的工厂环境,工人艰苦的劳动,紧张、匆忙、盥洗、餐饮时的情景,深刻的揭示了德国工业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真实内幕。这种黑色景象反映了19世纪西方社会“银币”上的一面:下层人的赤贫生活;而“银币”上的另一面则是门采尔创作的一系列的贵族生活的画面:上流社会极尽骄奢淫逸、豪华富贵的生活。对于前者,他是极富同情心的,据说他创作《轧铁工厂》之前,在工厂里的火光和喧闹声中画了几百幅速写。 有人曾对门采尔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画过腓特烈大帝,但他不是反动派和军阀;他画过《轧铁工厂》,但他不是社会主义画家;他对光线与色彩有研究,但还不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但他的执拗、率真与勤奋却打动了每一位观者的心。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门采尔《轧铁工厂》油画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