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山东生活频道在潍坊开展的公益鉴宝活动虽然人气爆棚,民间收藏热度不减,但面对众多藏品,现场的鉴定专家却高兴不起来,原因为何呢? 九成赝品: 捡漏是祸源,地摊是重灾区 “现在民间收藏的假货比例很高,特别是古玩类藏品,赝品达到90%以上。”大众公益鉴定团首席鉴宝专家赵景华向笔者介绍,艺术品收藏本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但如今的古玩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赝品已经有了并继续有着稳定的、产量庞大的货源。仿制、做旧产业遍布全国各地,覆盖了玉器、瓷器、青铜器、书画等几乎所有门类。其产品种类丰富,高、中、低档次俱全,甚至还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启了“定制服务”。更可悲的是,在古玩市场,各种虚假鉴定、虚报成交额、联手做局等不法行为经常出现,甚至拍卖的假货比例也很高。 鉴宝活动现场,一位东营藏友的十余件古瓷器、古玉,均被鉴定为现代仿品。这位藏友后悔不已:“当初感觉,元青花才五万多,简直就是个“大漏”!而且从型制到花色,都很符合元青花的特点,所以就出手买了。” “今天一位藏友,拿了一枚花几百块钱从文化市场地摊买的‘永乐通宝’,如果是真的,这属于孤品,比较值钱,得40万元以上。”工艺鉴定团首席古钱币鉴定专家刘春阳告诉笔者:“可惜是假的,从地摊上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如今像闻名全国的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已经被中低档仿品占领,变成了赝品的批发市场、杂货铺。但对藏友来说,‘捡漏’心理是上当受骗的根源。很多假货贩子,通过编织各种精彩故事,甚至说得至真至善,或者和其他‘托儿’一起做局,坑害藏友。”赵景华说,“按图索骥是上当受骗的另一种常见原因。甚至有位假货贩子告诉我,一知半解的,比一点不懂的人,更容易骗。所以,买古董,不要仅仅依靠一点小常识就买东西”。 专家支招: 远离地摊,签订购买合同 据赵景华介绍,很多假货贩子,常见的骗局就是祖传、从地里挖出来的、某名人的后人流出来的等等。但无论故事多精彩,首先要看东西是否正确。 “流动摊位,骗上一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发现东西不对,很难再找到他们。”赵景华说,“一些固定的古玩商铺,因为长年经营,相对比较稳定。如果看好哪个藏品,最好与商铺签订‘无条件退货’的合同,并通过把藏品的各角度照片附在合同之后,甚至应该通过精准的仪器称重,一旦发现东西拿不准,或不被看好,就可以及时退货。对古玩真假的判断,因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没有权威的国家标准,如果签订的合同是‘如假包退’,一旦在真假问题上和商家发生争议,就无法退货,所以,签订的合同最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条件退货’”。 “这些专门卖古董的,首先自己就是个这个行业的专家,是不可能让你捡漏的。”刘春阳介绍,“捡漏会有,但不可能常有,更不可能出现在地摊上。很多价格远离市场价格的东西,首先就应该警惕,收藏玩得是文化和品位,而不应该是投机。如果拿着投机、侥幸心理玩收藏,很容易吃亏上当。”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古玩收藏市场满地赝品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