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作品集

时间 : 2018-5-30 08:13

作者 : 一缕阳光

 查看 : ( 4140 )  评论 : ( 57 )

摘要 : 朱屺瞻(1892-1996)是中国著名的长寿画家,他精通中西方艺术,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与上海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紧密的关联,也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曾醉心凡·高、马蒂斯等 ...

百年朱屺瞻

朱屺瞻(1892-1996)是中国著名的长寿画家,他精通中西方艺术,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与上海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紧密的关联,也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他曾醉心凡·高、马蒂斯等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的作品,后又开始中国书画的创作研究。1936年,朱屺瞻与徐悲鸿、陈抱一、汪亚尘等发起组织“默社”画会,张充仁、颜文樑、潘玉良、吴作人等先后参加。朱屺瞻创作精力旺盛,1979年以88岁高龄为人民大会堂创造了巨幅国画《红梅图》;92岁其又为旧金山国际机场创作《葡萄图》,颇受好评。

百年朱屺瞻

自上世纪至今,中国画变革创新的名家可谓屈指可数,而年寿最长的朱屺瞻,无疑是其中荦荦大者。读他的画论和他的画,会感觉有股大家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震动。朱屺瞻作画信奉"独"、"力"、"简"三字,这"独"体现在有独到的追求眼光,"力"指笔力和精神厚度,"简"即概括大气。他思考画学高屋建瓴,显示其独到见地,可见其画有与众不同之魅力,绝非偶然。

对中西绘画比较,屺老亦从事物观察法则这一大处着眼,认同友人林畊青所说中画用"心眼法"(主心性)、西画用"肉眼法"(讲视觉)的区分。在屺老看来,重视觉,也就是"就物之形而肖其形";讲心性,则要求"超其形而求其意"。不过,肉眼所见为物,心眼所思为意,屺老仍主张"以意还形","每一画中,有物有我,物我相成"。

从大处着眼,屺老指出了中西画貌的明显差别:"西画以色相胜,丰富为佳,满幅色与光,绘天空也不例外。中画喜空灵,幅必留白,基本不画天空,就纸白以为用。"面对中西差别,屺老坚持中画的留白和空灵,对西画之用色丰富则宁取一色多调的简约。在他看来,简约、空灵、大气,正是中国画宇宙观的体现,因此,他留心天地间的化育生机,认为"拙朴最难,拙近天真,朴近自然"。

百年朱屺瞻

以音乐参悟用色,屺老注重于色的整体协调:"施色有大道,就像作乐一样,最须求个全面的协调、整体的和谐统一修养的苦功夫最须放在协调感上,至于繁简浓淡之间,都可由个人下笔自主,不宜拘谨自缚。"屺老自谓用色喜"狠"而邋遢,就因他觉得"调色盘上残留的复色最有过渡性,看上去邋遢,到了画面上就有了色彩倾向",而讲究色彩倾向的画面自然就显得协调。

对中西画的融会贯通,屺老则睿智地拈出一"厚"字。

"厚"从"肉眼法"看是视觉强化,从"心眼法"看可与心性微妙相通,且能显天地化育之生机,故屺老说:"我作画喜取'厚'字,喜'厚'之中多含生机也。"不过他又认为,用色厚薄与画面厚薄是两回事,"强烈法不是一味浓厚,要利用鲜明的对比,冷与热对比,明暗的对比,面积大小对比,再加上有力的运笔,庶几得之。""我画风求'厚',意在使运笔与布局上透出消息。"显然屺老钟情于"厚",他亦是从大处着眼的。

屺老说过:"立意须高,有意境。意境最难言,是个胸襟与眼界问题。"正因为有从大处着手的胸襟和眼界,使他对中国画的现代变革有挈领提纲之悟。有此超人识见,其画之有大气格、大气象,也就可想而知。

百年朱屺瞻

作画追求拙朴风格,屺老倾一生之力来修练用笔拙的境界。他认为画的面貌可以百变,但笔气应贯于一,才能临变而不乱;因而所谓的"拙",即指修持恒定笔力,让笔意有超脱于形似的精神内蕴和勃勃生机,"它不仅指笔力,更是指作者内蕴的心力"。当然,要练就这"拙"的笔力和心力,绝非朝夕之功。

屺老常自谓:"我功力不如吴(昌硕),野气不如齐(白石),却偏爱'野'字,不惜落入'野狐禅'。"屺老有意追求之"野",当然是通过反复练笔来挥洒的。屺老曾一再说:"画花卉最可练笔","我最爱画兰竹,因其泼得出,最可练笔力笔法。"对墨骨精妙他则说:"线立其体,点提其神","点可使线活起来","线难,点尤难","多点、少点,点在哪里,都有讲究,运用得当,可以把画的神韵揭出来"。

百年朱屺瞻

屺老自己说过:"'野'字正是对末流之'文'的反抗。"其实以"野"来突破传统矩镬,不惜被称"野狐禅",在画史已不乏其人,如徐渭、扬州八怪和黄宾虹皆是如此,但最终后人从其"野"的面目中,还是看到了气质高华给予了至高评价.

有鉴于此,我们不能被屺老留下的大量练笔及尝试探索之作和其貌似粗犷邋遢所遮蔽。作为一位中国画变革大师,朱屺瞻那些老笔新韵的精湛之作,和他那些独有见地的画论,必将给未来中国画的变革创新带来诸多启迪;其画史地位之确立,应是可以预期的。

【朱屺瞻作品集】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百年朱屺瞻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694-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芝麻开门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及作品欣赏
最近推出的十大系列颇受艺术爱好者关注,今日特为大家推出十位古代伟大书法家,为让大家能比较全面了解这十位古代书法家特地放了书家不同风貌的书法作品,有些作品只选取局部观赏,介绍文字也比较多。但是相对于书家 ...
时间 : 2018-05-28 14:05:00 | 发布者:02628 |
董其昌立轴书法作品
立轴,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立轴-书翰林院箴立轴-书张籍七言诗立轴-唐诗联句《行书女萝绣石壁五言诗条幅》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释文:女萝绣石壁,溪水青濛濛。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 ...
时间 : 2018-05-28 14:11:00 | 发布者:sanyazj |
民国画家丁辅之及作品欣赏
民国画坛曾流传过一则趣闻:某日,尚未出名的张大千和朋友郑曼青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辅之品评画作,丁辅之看过两人的画作后,并未说什么。等他俩走后,丁辅之对朋友说“郑曼青不得了,张大千一塌糊涂。”这个丁辅之,究 ...
时间 : 2018-05-29 08:17:00 | 发布者:子夜 |
陆小曼绘画作品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 ...
时间 : 2018-05-29 15:22:00 | 发布者:regi9709 |
顾坤伯山水画作品70幅
他不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当今许多中年山水画家,皆得力于顾坤伯教授的言传笔授。他的作品,现在仍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最理想的教材。潘天寿曾自谦地赞誉“顾先生功力至深 ...
时间 : 2018-05-29 17:25:00 | 发布者:chen |
童中焘绘画作品115幅
童中焘先生为为顾坤伯教授的入室弟子,曾任陆俨少教授的助教。在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开拓和创新上具有非比寻常的艺术指导意义。童先生学养高深,于传统文、史、哲、经及西方哲学、美学都有全面深广的涉猎,并孜孜不倦 ...
时间 : 2018-05-29 17:27:00 | 发布者:xiaoleier125521 |
岭南画家邓芬作品85幅
他的山水、仕女、花卉,不拘一格,随手即成,天才横溢,别饶佳趣。张大千曾称其为现代岭南唯一国画家,无与敌手。叶观一所撰后画中九友歌,将其与齐白石、溥心畲、黄宾虹、夏敬观、吴湖帆、冯超然、余越园、张大千同 ...
时间 : 2018-05-29 17:30:00 | 发布者:sunzequn123 |
张秋桔工笔山水画作品赏析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说:“张秋桔的青绿山水作品让我有四个方面的感想,一是感受到深入的生活基础,让画面生动饱满;二是标出出绘画艺术语言的敏感性;三是始终保持高雅的绘画品格;;四是十分重视艺 ...
时间 : 2018-05-29 17:32:00 | 发布者:wy183479792 |
李剑晨绘画作品70幅
世纪同龄人李剑晨先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水彩画的开山大师”、“中国水彩画之父”。同时他也擅长中国画和油画,被称为“国画大师”“油画巨匠”“美术教育泰斗”。他一 ...
时间 : 2018-05-29 17:34:00 | 发布者:李建国 |
闵贞绘画作品精选
闵贞,1730年生,江西南昌人。卒年不详。字正斋,久居武汉。其画学明代吴伟,白描功力深厚,擅长写意人物,风格潇洒活泼也能画山水、花鸟,笔墨颇有巨然的风貌,很有魄力。传世作品有《蕉石图》、《花卉图》等。《蕉 ...
时间 : 2018-05-30 08:10:00 | 发布者:张老师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语:ultimacena)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于米兰的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所画的壁画。198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最后的晚餐》宽420厘米,长910厘米《最后的 ...
时间 : 2018-05-30 18:06:00 | 发布者:冯帅 |
莫奈作品全集(高清800张)
【印象派大师之魂】--莫奈全集(高清)、、莫奈他在用整个人生为自己,为艺术史种一座花园1883年,莫奈来到法国,租下了一栋粉红色、绿门框的房子,从此生活在这里,度过余下的生命,整整43年。莫奈每日耕种绘画,来 ...
时间 : 2018-06-01 08:23:00 | 发布者:梦里青花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朱屺瞻作品集的相关评论

引用 ygao 2024-2-2 14:43
,好文章!
引用 炎魔 2024-1-7 06:44
,谢谢分享!,
引用 在路上 2023-5-14 13:29
此文思路清晰。
引用 天天. 2023-1-31 01:55
做工讲究 实属难得。
引用 a115610985 2023-1-7 00:53
我收了

查看全部评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