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画家李昭道,是上周介绍唐代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的艺术得自家传,也是擅画青绿山水。李昭道官至中舍人,因为其父人称“大李将军”,所以他也被人称为“小李将军”。虽然他并没有将军职务。《明皇幸蜀图》为绢本,55.9厘米、横8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图也其父亲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一样,传为其作,实为风格接近的宋代摹本。 《明皇幸蜀图》绢本、青绿重彩、纵55.9厘米、横8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皇幸蜀图》是描绘唐代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隆基丢了首都长安,逃往四川避难,在深山中行旅的情景。所谓的“幸”其实是皇帝驾临某处,象征着皇帝到哪儿,当地的百姓都会感到幸福。为了体现出这个“幸”,画家并没有把唐明皇仓皇出逃的 样子画出来,而且表现的如同“春游”一般,从唐明皇到妃子,再到随从,一个个都是衣冠齐楚。从史书上看,唐明皇“逃”往四川是秋天的事,而画中山青水绿,像是春天的景象。看来画家还是不能得罪皇帝啊。 唐朝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一开篇就说明近四川是多么难的事情。《明皇幸蜀图》在画面的上部也用白云缭绕的山来表现蜀道山势的险峻,在树木中藏着崎岖的山路和栈道。画上的高峰、巨石、白云和流水都用非常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用线来表现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塑造出山峰的高嵩气派。 画下部右面唐明皇带着嫔妃及随从在山中穿梭,李隆基骑在马上,走在前面。身后是穿着胡服头戴帷帽的嫔妃,从嫔妃的头饰、鬃马等造型上看,都承袭了古代传统样式,在一些唐代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范例。面左面则有一队人在栈道上和石径中行走,隐没的身形透露着蜀道行路的艰难。画西部中间则有一队人在树荫下休息,骏马也在地上撒欢打滚。人物的动态和衣服配饰都描绘的细腻,马匹和骆驼也描绘的栩栩如生。只是骆驼能不能在古代蜀道中行走,画家好像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在技法上除了之前提到画家重用线来勾勒出山石的形态,还运用重彩设色,并保持不压线,让线充分展现出节奏美。在色调上保持色调的和谐、秉承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流派要素。这种画风直接影响着后世的画家。 李昭道作为李思训的儿子,很好的继承了他父亲的创作风格,还擅长画鸟兽、楼台,画“海景”则是他首创,所以他的画风在其父画风上有所创新。唐代的理论家认为他“笔力不及思训”,是觉得他用线相对其父细弱,但他画面布局的大势要比其父“妙又过之。” 《明皇幸蜀图》画中有着明显“李家”山水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学术界都认为这是宋代的摹本,毕竟画中已渗入了宋人对山水结构的理念。这幅画在清代《石渠宝笈·三编》中的著录画名曾是《宋人关山行旅》, 从乾隆的题词也看到,在清代已经认为这是宋代的摹本。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明皇幸蜀图》(宋代摹本)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