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战国时代的玉器工艺与当时的青铜工艺、髹漆工艺和印染织绣工艺等一样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玉质材料选择的精美与多样性方面还是在雕琢工艺的进步、造型与纹饰的艺术性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自商周以来,玉器一直被上层统治阶级视作地位与身份的象征物,多作为礼器使用。进入春秋战国之后,玉的身价更是倍增,并将玉那温润光泽的天质与当时的道德观念相比附,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聘义》)等,把玉同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一系列当时所遵奉的观念相联系,把玉视作重宝之物,系于身上以表其德。这对于玉器工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铸铁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雕琢经验的积累,也为玉器工艺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其他诸如审美趣味、社会习俗等因素也都是造成这一时期玉器艺术出现新气象的重要因素。 在即将要开拍的嘉德香港2018秋拍上“玉质金相——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珍品”专场中,小四有几件玉器要和大家分享。 战国至汉 白玉镂雕螭龙环尺寸:宽10.5cm 估价:HKD800,000-1,200,000 战国至汉代,玉器中螭纹佩、环、璧等大量出现。此螭龙环白玉质,玉质缜密、抛光细致,润泽悦目,近观见稀白饭糁,亦保留玉皮。双面雕琢,以抽象技法描摹双龙作首尾相衔姿态,龙首皆为战国时期常见的水滴形眼,出稍,勾起的卷鼻上阴刻弦纹,龙角于顶端以云纹装饰,龙吻内卷,张口。足贴腹,作走地姿态,身姿矫捷。其间有一小螭出廓,引颈昂首,攀附环身,长尾卷曲,体态轻巧。环多处透雕,龙身及出廓之鳞、角上,以游丝阴刻线描绘勾连云纹,流畅舒展,并以游丝卷纹、短斜毛纹点缀腹背及头顶之发羽、四肢足趾间界线,尾部则以绞丝纹填饰。整器纹饰繁简结合,富有变化,形制精美,技艺高超,镂空与出廓相结合,展现出战国至汉代时期玉器制作开始摆脱宗法礼制之束缚,呈现出不拘一格,自由奔放之风格。 战国时期,玉器雕刻龙纹成为流行题材,为龙形玉器的艺术精华所在,且集中表现在龙形环佩上。并以蟠螭纹、卷云纹、勾连云纹、云纹、涡纹等大量纹样,以流畅的阴刻线相互勾连,在与不同龙形的相互组合,形成空前繁复的华丽作风,并代表贵族奢华生活标志,体现身分高贵与权势显赫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代玉器工艺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玉质材料的选择、新型雕琢工具的使用和雕琢技术的精湛。据鉴定,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所用之玉料大多来自新疆和田、辽宁岫岩和河南南阳等地,和田玉的质地坚密,光泽明亮,色彩艳丽,尤以质地纯净的青玉、墨玉和羊脂白玉最为著名;岫岩玉以玉色绚丽和独特蛇形纹理而闻名,又称“蛇纹软玉”;南阳玉也以质地细腻、光泽明艳和硬度较高而见长,堪与翡翠相媲美。其中尤以和田玉为最,先秦思想中“君子比德于玉”就是将当时的道德观念与和田玉之物性特征相比附的,足见其在当时受推崇的程度。有“玉器冠冕”之称的大玉璜(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出土)就是由标准的和田玉琢成,其精巧细腻的雕工与光滑润泽的材质相得益彰,是战国玉器宝库中的瑰宝。 战国 青白玉S龙尺寸:宽19cm 估价:HKD620,000-820,000 青白玉龙色泽润白,局部有沁色。玉佩琢成游龙之形,龙身细长,犹如长蛇,身呈横向片状S形。龙首微颔,龙吻喷张,卷鼻后卷,口微张,下颌作圆弧形,以阴刻梭形龙眼,眼角出尖,头生短角。细脖高挺,长身下沉,龙尾蜷起,犹如在云中游弋,自由矫健,蜿蜒有力,器宇轩昂。龙脖、身、尾三处有卷叶形小翼,龙尾分叉,犹如鱼尾,龙腹下有独脚。腹部中心钻圆孔一枚,丝线穿系十分平衡。龙身边缘起棱,其内以剔地雕刻阳起的谷纹,排列整齐,是为龙鳞,井然有序,装饰感极强。战国时期玉雕龙佩,不同于此前龙型玉雕,此时龙纹的玉雕极尽艺术夸张的想象力,继承前代玉雕手法,塑造出更为成熟,具有王者风范的龙形,正映射出了国家的兴起与诸王的争霸的历史聚变。此枚玉龙佩打磨精致,刀法爽利生动,显出雄健刚毅的气质。清晰的刀路使纹饰更显得立体而有力度,两面纹饰相同,品相端庄,整体布局饱满,充满张力,线条娴熟流畅,亦有优美之沁色,古意盎然,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春秋时期,延续传统的玉礼器与仪仗性玉兵器明显衰落,日常佩带与使用的玉器大行其道。佩饰中,以璜为主体的组玉佩,依旧是主角,但其组佩的玉件及佩带的方法都发生着变化,璧、环、玦、虎、冲牙、觿以及中晚期新加入的长方形玉牌饰、S形玉龙等元素,使得春秋组玉佩花样翻新,别具一格。此外,成套玉剑饰、韘形饰、玉带钩等新器型纷纷登场。 汉 白玉龙凤鸡心佩尺寸:高8cm 估价:HKD350,000-450,000 鸡心佩,是韘形佩的俗称,由玉韘演变而来。韘是古人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是弓箭手射箭时保护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器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在《诗经·卫风·芄兰》篇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商周时期韘已经是很普遍的器物。到战国时代,韘演化成为扁平状盾形,分成了实用器和佩饰两种,从而出现了“鸡心佩”的形制。此鸡心佩白玉质,光滑细腻,局部受沁,沁色自然。片状略呈椭圆形,中有一圆孔,近似于鸡心的形状。器体扁薄,采用镂空和极细的阴线雕刻出卷云纹、勾云纹,线条流畅、犀利,两侧镂雕出龙凤与祥云纹饰。龙凤造型狭长,采用镂空雕琢,凤鸟长喙锐利,转身叼啄尾羽。蛟龙亦盘曲回旋,蜿蜒矫健。龙凤与云纹交结勾连,气度不凡。圆孔下部的玉料上,以线刻勾连云纹,与镂空勾连云气韵相连。此佩正面微拱凸显其体态饱满,活泼灵动,线条硬挺而颇具张力,整器打磨精细,匠心独具,是汉代玉器中的难得珍品。 在这一时期的玉器中,造型最为多样的是各种佩饰,常见的佩饰造型有龙形、凤形、虎形、兽面形及几何形等,而且纹饰也较丰富,常见纹饰有云纹、涡纹、回纹、谷纹、圆圈纹、圆点纹、方格纹、斜格纹、直线纹、水波纹以及龙凤纹、鸟纹、兽面纹、虎纹、鳖纹、蝉纹、鱼纹等。刻纹的手法也明显比西周时期多样,有阴线、隐起、双线、镂空、单面或双面雕等。在艺术风格上也因地区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战国 镂雕龙纹玉璜尺寸宽11cm 估价HKD 200,000-300,000 玉璜为青玉质,呈扇形片状。沿璜四周以阴线出廓,向内为镂空雕刻的三条龙纹,正中央为一首双身的龙,中轴对称,龙首以正面居中,两侧为左右对称的S形龙身,两身之间以勾连云纹相接。龙头五官清晰,龙身粗壮修长,龙身颈背部与外拱的璜壁相合,龙尾与内凹璜壁融为一体。两侧分别有对称的相背侧龙,亦呈S形,顶天立地,龙身与主龙身尾相接,浑然一体。璜下部两角处,有两个圆形钻孔,为串系之用。 春秋-战国 黄玉蟠螭尺寸宽6cm 估价HKD 150,000-200,000 玉蟠螭色微黄,有沁色,玉质致密,玉雕琢成蟠螭之形,再以线刻雕琢细节,龙吻、爪牙、长身皆栩栩如生。线条流畅婉转,气韵通畅,将蟠螭矫捷的身形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器刀工精炼,以碱地斜刀刻成,使作品在平面上有具有一定的凹凸感,打磨光润,造型简练而拙朴,古意盎然,为春秋战国玉器代表之作。 春秋 玉雕龙纹环尺寸直径10cm 估价HKD 110,000-160,000 玉璧青玉质,局部黄色沁,两面纹饰相同,主要区隔为三层纹饰,璧内外边缘均阴刻绳纹,线条细密,一丝不苟;中间较宽的区域均以抽象龙纹为饰,繁复神秘,古穆苍雄。本品纹饰较为特殊,龙纹亦琢之精细,为春秋玉璧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玉瑗是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即扁圆环形。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 战国玉瑗形状与新石器时代的瑗的区别,是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纽丝纹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纹饰以縠纹和云雷纹为多。也有变化成一条首尾相接的龙形或变化成筒形的。 春秋 青玉带沁龙纹璜尺寸宽8.4cm 估价HKD 100,000-150,000 玉璜色青,略带沁色,纹质细腻。玉璜为六瑞之一,两端分别琢圆孔一枚,便于系携,其两面刻蟠虺纹,细密蔓延。玉璜以两段绳纹将表面分为三部分,中间为主,两翼为辅,其间充满蟠虺纹,是春秋时期的典型装饰。璜两端有凹凸扉牙,左右对称。 战国 玉雕谷纹璧尺寸直径13.8cm 估价HKD 100,000-150,000 璧以白玉琢制,玉质沁斑较多,不规则分布。玉璧为圆形片状,中间有孔,璧内外起廓,璧身两面以减地起阳的手法浮雕谷纹,谷纹排布有序,多而不乱,密中有疏。谷纹凸起较高,上以阴线刻漩涡细纹为饰。整件玉璧雕琢规整,抛光精细,有温润柔亮的包浆,玉质白中见黄,价值较高。 汉 黄玉兔尺寸宽4cm 估价HKD 100,000-150,000 圆雕玉兔始于秦汉,而盛于唐宋。民间视瑞兔为富贵、多子之象征。此件圆雕凸吻,双眼以单阴线砣刻成圆圈形,炯炯有神,长耳后抿,四肢蹲卧,刻以短线,健硕机敏,警觉灵动。短尾紧贴臀部,灵秀机巧。此玉兔雕刻生动,形神顿现,憨态可鞠,黄玉色温润,一侧留有皮,古色古香,有汉代质朴之风。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68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春秋战国汉代高古玉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