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引首:乾隆帝行书题“杨少师韭花帖妙迹”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以是“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谐,尤善于书札。 《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昼寝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奉送韭花,非常适口,遂执笔以表现谢意。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秀气潇洒,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 《韭花帖》,高26厘米,宽28厘米,杨凝式代表作 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众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下面,我们将《韭花帖》裁剪放大欣赏,让各人彻底感悟翰墨风流: 作为行楷佳作,杨凝式没有刻意寻求整洁的结构,也不去接纳海潮似的行气之法,而是如下棋似的、闲庭信步式的景象。发起各人逐字观看,领会杨凝式誊写时的心情: 飘逸小字,走走停停,故意偶然,如游走湖边,或捡石,或踢腿,或清歌,或小跑,前行而边赏景,非常得意。 上面这是第三行了,特殊要注意字间趣意,这时,杨凝式已完全得心应手,三步一停,五步一望,顾盼有姿,又不失行气,非常有妙趣。 单字的《韭花帖》,字势形态一览无余,字字飘逸,如明分离落天空,似山间小花,粉饰有序。 唐代以来的书法非常讲求力与气的有机融合,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板滞之作,也有许多神至气足的传世书法佳作,不容置疑《韭花帖》便是无可挑剔的气韵十足之佳作。尤其通过小字的节奏,便能充实意会。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528-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