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制铜元名混名版 作者:华山老头 一、高宝出头金混七刺有耳飞龙 这版面板的特征是中央“光绪元宝”四个大汉字,中心间以“宝广”满文,外环饰以珠圈。上缘汉字纪地“广东省造”,下缘汉字纪值“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各饰一枚小五瓣星花。右边的小五瓣星花在“元”字二横的中间称为“高宝”,“钱”字的金旁中间一竖出头了叫“出头金”。背板为中央飞龙图腾,龙图外环饰以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广东),下缘英文纪值“TEN CASH
”(十文),左右各饰一枚小五瓣星花。“七刺”指的是龙脊上的龙刺从火焰尖端开始往逆时针方向数有七根刺。“有耳”指的是龙头上左边有龙耳朵。如下图所示: 二、 中心粤丙午直头清面混丁未背左勾细云龙 这版混配的特征是由中心粤“丙午”直头清的面板和中心粤“丁未”的背板相混而成。面板的中央为“大清铜币”四个大汉字,中心有一凸起的小圆台,其上阴刻有“粤”字,外环饰以珠圈,上缘满汉文纪年“丙午”,下缘汉字纪值“当制钱十文”,左右是汉字“户部”二字。背板为代表王权的大清龙图腾,龙图外环饰以珠圈。上缘汉字纪年号“光绪年造”,下缘英文纪币名“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大清龙的下二爪间的云朵中心的云勾向左,称为左勾细云龙。如下图所示: 三、中心粤丁未面混丙午背右勾细云龙 这版混配的特征是中心粤“丁未”的面板和中心粤“丙午”的背板相混而成。其面板同二的面板相同,只是上缘的满汉纪年为“丁未”。背板同二的背板相同,只是大清龙的下二爪间的云朵中心的云勾向右,称为右勾细云龙。如下图所示: 四、广东名版广东肥绪 此版别是广东“光绪元宝”的名版。极其少见。面板为中央“光绪元宝”四个大汉字,中心间以“宝广”满文,外环饰以珠圈。上缘汉字纪地“广东省造”,下缘汉字纪值“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各饰一枚五瓣小星花。背板中央是七刺无耳开口云飞龙,图腾外环饰以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广东),下缘英文纪值“TEN
CASH”(十文),左右各饰以一枚小五瓣星花。龙刺从火焰尖端往逆时针数有七根,龙头上左边无龙耳朵,英文S正上方龙身上的云朵是开口的。这版一眼法很简单,就是"光绪”的绪字下方日的左上角凸出者字的长撇外,绪字肥大泉友习惯叫广东肥猪(绪)。如下图所示:(此二幅图借用中国铜元网土狼版主武先生的图,特此表示感谢) 五、中华民国七年黄铜二仙 此版是广东民国铜元的大名版,很罕见。面板中央是“铜币二仙”四个大汉字,中心有一小圆点,外环饰以珠圈。上缘汉字纪年“中华民国七年”,下缘汉字纪地“广东省造”,左右各饰一枚六点五瓣小梅花星。背板中央是阿拉伯数字2的艺术体,外环饰以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 PROVINCE"(广东省造),下缘英文纪值“TWO CENTS"(二仙),左右各饰一枚空心小五角星花。如下图所示:(此二图借用中国铜元网藏友乐园版主谢先生的图,在此表示感谢)。 广东机制铜元介绍:广东机制铜元造于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铜元收藏界大多把这一年定为铜元诞生元年。其实早在光绪15年(1889年),广东钱局就开始用新购进的造币机器铸造发行了一种中心有孔的“光绪通宝”机制铜钱。这实际上是我国方孔钱走向机制铜元过程中的产物。直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广东还在少量铸造发行这种机制方孔钱。这种广东省造的机制制钱,钱币收藏界一般将其划归为古钱币类。我个人认为,机制制钱虽然有制钱的形式,但为机器铸造与铜元有本质的一致。广东在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开始制造发行了中国第一批铜元。开创了中国近代铜元之先河。初发行的铜元仿造香港一仙币值的铜币,正面为“光绪通宝”每百枚换一圆,背面为飞龙图案。之后又发行了“光绪铜宝”每元当制钱十文,背面同为飞龙图案。但发行铸造的铜元版式版别不多。重要的是对后述各省铸造铜元的版式,版别,规格,形制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如早期山东省行用最多的铜元,正面就是北洋样式,背面是广东飞龙样式。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它是典型的“山寨版”。这是因为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的儿子周学熙主持的天津北洋银铜元总局以及广东铜元局借到一套模具,仅改币面“北洋”为“山东”,背面主要仿照广东飞龙背后英文刻作“SHANG-TUNG”,明显的广东样式。还有其它各个省铜元背面飞龙图案隐隐约约都有广东飞龙图案的身影。通过对广东机制铜元版式的深入学习,会发现铜元收藏的本身意义不是它的价值多少而是铜元背后的每一个历史故事,让收藏者内心得到愉悦。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6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广东机制铜元名混名版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