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先秦钱币,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的货币,包括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金属铸币等。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是由原始社会经济,发展到奴隶社会经济,再发展到早期封建制经济的纽带,也是货币由产生到发展,直至秦统一,中国货币统一于方空圜钱的重要时期。如果从有交换迹象的时代算起,其经历的时间跨度长达万年以上。如果从出现原始货币的时代算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要了解、研究中国的货币发展面貌和经济变化,先秦货币是及其重要的一环。
先秦时期,货币以贝,刀、布、圆钱、蚁鼻钱(鬼脸钱)等为主。大部分的刀、布币币身极薄(部分地区釿布、戈邑方足布、即墨小刀等的币身较厚),刀币的浇口在首端。刀、布的浇口及边缘常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因未加磨琢而呈自然状态。 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婚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有几种:有些凸起得更像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就将刀、铲、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
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 布币: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鎛,布币的形状就很象鎛,由于"鎛"、"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鎛的钱币叫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铲形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
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科就是农具铲。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
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釿、艴、釿、东周、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个字的。 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
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
圆足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裤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布以?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布币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源于农具铲。春秋以后渐渐成为专用通货。早期的布币有装柄的銎,即空首,所以称为空首布。形制接近实用工具,流行于春秋时期,最晚至战国早期消失。空首布到战国时逐渐演变为布首扁平,无法装柄的平首布。平首布是布币中的先进形制,流行于整个战国时期。布币除了可以分成空首、平首两大类型外,每类中根据首、肩、足部的变化,又可以细分为许多类型。 刀币起源于东方的齐国,后逐渐遍及齐、燕等地。刀币又称刀化,是由手工工具刀削演变而来,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 圜钱形制的由来是古代玉壁或纺织工具纺轮,最早出现在战国时的三晋地区,最早的圜钱是魏国所铸的“共”、“垣”、“共屯赤金”等,圜钱主要流行于三晋两周地区。圜钱是战国时期最为进步的一种金属铸币形态,它体积小、便于携带,铸造工艺简单,因此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铸币都有圜形化的趋势。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93-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先秦钱币知识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