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书法赏评》2012年6月作者/张福朋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它,一作公他,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先人世代业儒,家学渊源,蜚声三晋。少聪颖,年十五,应童子试,拔补博士弟子员。年二十为廪生。明崇帧九年,冒死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由是而名闻天下。明亡后,从事反清斗争。 受宋谦累,以反清入狱,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终被门人营救获释。康熙年间被荐“博学鸿词”,坚辞不就,被抬到京师,以死拒不入城,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他的人品、骨气学识和他对书法美学的持见却彪炳于书法史册。其书法为时人所重,赵秋谷誉其为当代第一,有“豪迈不羁,脱略蹊径”之誉。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等。青主乃吾晋乡贤,其为人为艺至今被后学膜拜,吾求学期间多有涉猎,尤喜大幅行草书。其线条恣肆狂放、跌宕自如,笔画屈曲盘缠,多不易学。顾炎武赞其“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可见其内在气质。 历代文人往来的书信手札,最能反映文人的心态:既能从其书法上感受书信的状态,又能从其文字中流露出文人的情怀,也可作为考证的资料来源。这幅手札可反映出傅山的友人酬答,也记录一时知性。以书画为商业应酬,在历代中国文人的互往中,是难以避免的。白谦慎先生曾有《傅山的交往与应酬》一书详细探讨。此幅手札是傅山为戴廷栻书写《丹枫阁记》的一封书信。手札原文如下:
《丹枫阁记》手札 枫老任丈,即山西祁县戴廷栻,字枫仲。傅山与戴廷栻二人交往甚密,《叙枫林一支》载:
二人从青少年的“岁寒之友”到晚年“穷愁著书”,足见其惺惺相惜,交往频密。《丹枫阁记》是傅山好友戴廷栻“庚子九月,梦与占冠裳数人,步屨昭余郭外”,而见“松末拥一阁摇摇如一巢焉,颜曰丹枫”之后经始阁材,索梦筑阁而予以赋记的。后请傅山作书,傅山书后并题跋。 正是因为这个“愿”丹枫阁以藏书刻书和以文会友为掩护,成为抗清志士的聚集处。关于傅山《丹枫阁记》的书写时间一直尚无定论,林鹏先生《丹崖书论》考证为庚子(1660年,即顺治十七年,时傅山54岁)以后所作。荣宝斋出版的《丹枫阁记》考证为康熙十年,傅山65岁所作。此处“丹枫阁记在平定”一语,应是青主第三次到平定所作。 (有据可考的是傅山一生中有4次寓居平定)他在本记的附识中以“老夫”自许,当属盛年之作。此时反清复明的大势已去,他对明朝的国土寄予希望但已无力回天,专心读书著书,内心趋于缓和,此时的字中多了几分淡泊宁静,故书写状态洒然。 傅青主书法初学赵孟艄、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明亡后敬重颜真卿人品书品,专攻颜鲁公,再后直取魏晋,逆流而上,直入渊薮。并受时人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此封信扎应是傅山的一封回信,枫仲先生托傅山为其书写《丹枫阁记》,画无暇作。信中提到“亶元托一能写字僧为兄抄李洞、李咸同二诗”可知戴氏喜欢收藏书画,托傅山为其寻找抄写百家的书手,并望寄来书写的纸笔费用从信札书风上看,此书风已臻成熟,兼有颜、赵及二王气韵,是融合诸家的代表作。 因是手札,故任意书之手随心运,作品中无意掉落的几滴墨汁更显得书写时的自然状态。墨色由浓及淡、由淡转浓的书写变化较多且鲜明,是傅山手札中不多见的。这种书风呈现的傅山“天倪”观与篆隶书法学习的结果。“天倪”一词语出《庄子》,表达天然之均衡,以自然天倪为尚,反映到书法上即是强调书写时的自然性,不以人巧的刻意安排来达成。 此封信札虽无雄浑飞动、气势夺人之意,但有无往不收,棉中裹铁般的力感。结字、用笔、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谓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一件精彩之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63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酬往片羽——傅山手札赏析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