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江苏省句容市人。 周文矩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画山林泉石,其笔法亦瘦挺、颤掣,和周昉不同;所画仕女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也善画佛像,尝于兜率宫内作《慈氏像》,将印度原本中之男像画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之中国女性。曾绘《高僧试笔图》,画一僧攘臂挥笔,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有声。还善于描写儿童生活,有《婴戏图》卷、《宫中图》卷等。 周文矩学北齐曹仲达、唐代吴道子,不堕曹、吴习气,却能自成一家。他的仕女画,继承了唐周昉的传统,在面部造型上,得其“闺阁之态”,但也有他独创的地方:行笔多用较瘦劲的“战笔”(颤动的线条)来表现衣纹,以别于周昉“秀润匀细”的画法(画仕女不用战笔);在设色上不同于周昉的“秋艳”,而是“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 他善于深入观察和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把握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此,塑造出来的人物各不相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重屏会棋图》(宋摹本),画中刻画李中主端然而坐,凝神观看其兄弟下围棋的情景,显示出一种思考的仪态,十分生动。衣纹作“战笔”,无名款,应是文矩的画法。其《宫中图》(宋摹本),描写宫廷妇女幽闲生活,有弹琴、弹琵琶的,有梳妆打扮的,有同儿童和狗嬉戏的;或平静安详,或闷闷不乐,或惊慌,或虔诚等等,均反映了不同活动中妇女的不同心理状态。他的《宫女图》,一宫女于腰带间插一玉笛,侧身而立,目视手指,表现刚演奏之后,情意凝伫,若有所思的样子。元代汤垕还看到他一幅《高僧试笔图》。一僧攘臂挥翰,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其声。这些传神妙笔,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宗教画,与吴道子、周昉是一个体系,虽取材于印度佛教经典,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儿,按照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去进行创作的。如画五欲天宫之弥勒菩萨,大胆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萨男子像,改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健康美的中国女性,已纯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了。这种作风对北宋的宗教画影响很大。 周文矩曾作《婴戏图》卷,塑造了许多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对儿童生活的描写,颇为生动,开宋代专门描绘儿童题材的先声。苏汉臣、李嵩等画家的《婴戏》和《货郎图》等,就是在周文矩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他的传世作品有《明皇会棋图》卷、《重屏会棋图》卷、《宫中图》、《琉璃堂人物图》、《五王酩饮图》等。其中《重屏会棋图》卷,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卷后有明沈度、文征明题记,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兄弟们在屏风前对弈的场面。因背景屏风上又画屏风,所以称为“重屏”,该图无名款,宋元藏印均伪,但人物服饰及生活用品为五代遗制,至少可以反映周文矩画法的面貌。 作品欣赏: 《重屏会棋图》为五代时期南唐画家周文矩所作,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逖会棋的情景。由于此图背景的屏风中还画有屏风,因此人们称此会棋图为《重屏会棋图》。 此图共绘有五位人物,旁边站立者为侍从,其余四位身份高贵的男子坐于棋桌前。他们神态各异,举止不同,有的催促落子,有的举棋不定,有的观棋不语,真实地反映出观棋者与弈棋者不同的神态。画面居中坐着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他头戴高帽,手拿盘盒,两眼前视,不露声色地端坐观棋,神情专注,若有所思。两旁坐而对弈者为齐王李景达和江王李景过。右侧二弟景达神色自若,目视对方,正用手指点催促。对坐的小弟景逿,右手执子,举棋不定。中主旁边为晋王李景遂,亲昵地扶着小弟肩膀,凝视棋盘。 四人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一妇后立,三侍女捧褥毡,床后又立一副三折屏风,上绘山水。此“会棋”图的屏风中又画屏风,因而得名《重屏会棋图》。除屏风外,室内还摆放着众多精美的器物和家具,有投壶、围棋、箱箧、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用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 重屏会棋图》中人物画法精整,线描细劲曲折,略带起伏顿挫,即史载之所谓“战笔”。震颤之笔表现布质服装的质感,是周文矩典型的画法风格。周文矩的人物画主要承学周昉的技法而更加纤细,设色简淡,格调清逸。此图的设色虽多用矿物颜料,但未层层积染或浓涂重抹,而只是在勾线后清淡地施以颜色。在几案边的花纹上勾染了略显深重的石青、石绿;而李璟的衣袍虽也用朱砂晕染,却甚为简淡,只是侍童的衣带用较重的朱砂,以与浅淡的衣袍形成对比。其余三人的衣着竟一色不染。 本幅无作者款印。经徐邦达先生鉴定,此系宋人摹本。尾纸除有明代沈度、文徵明的伪款题跋外,还有近人于怀的墨题真迹。钤元柯九思“緼真斋”,清安仪周“棠邨审定”“安仪周家珍藏”及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共16方。其中的“緼真斋”、宋徽宗的“双龙小玺”“宣和”“政和”等宋元诸印均伪。 《文苑图》为五代画家周文矩的名作。“文苑”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文苑图》表现文人在构思创作诗文时的情景。据考证,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南唐都城)县丞时,在县衙旁的琉璃堂与诗友们雅集的故事。 《文苑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诗人创思觅句的生动情态。最右边一人倚在石台上,右手托腮握笔,左手轻捧纸绢,仰头上视,像是正在觅句构想。对面有一童子在石台边,弯身研墨。 画面中部另一构思者,伏在一株弯曲的老松树上,双手插入袖管,头戴展翅幞头,身穿圆领白袍,双目凝视,那神气完全陷入了沉思。左边较矮的石台上支起一块大盘石,并坐两人,共展一卷文章在阅读,其中居右边一位年长,忽然回顾仰视,好像望见了什么。与他并坐的另一位文士,戴圆翅幞头,一手持卷,谈论着手卷内容。 此图是一幅人物图,画家驾驭人物性格,使其在特定情境中得到充分表现。如持笔者绞尽脑汁,倚松者凝神沉思,阅卷两人在沉思中另有醒悟。总之,图中人物姿态各不相同,并在变化错落中达到和谐统一。 另外,画家在背景安排方面也恰到好处,如松树、石座、石案等,穿插巧妙。松树曲折下垂,苍茂挂蔓,婀娜多姿。造型各异的石案、石座显得玲珑剔透,都成为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幽静典雅,适合文人创作诗文的优美环境。 此画人物情态传神,面部秀润而有生气,笔法简细流利,人物衣纹所运“战笔描”细劲有力,曲折中见流畅,圆润中具轻重;须髯鬓发勾画细微,而用淡墨渲染,表现得潇洒,幞头、衣服用线流畅,显现了丝织品的质感。全画设色淡雅,格调超逸。 《文苑图》曾被认为是唐代韩滉作,根据是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韩滉文苑图”及“天下一人”押宇等。但据今人考证,此图画法与《琉璃堂人物图》及周文矩另一幅《重屏会棋图》卷(宋摹本)相比较,风格相似,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极似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故此图乃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后半部。 此图见于《石渠宝笈·初编》和明·詹景凤《玄览编》著录,可能曾入南唐后主李煜《阁中集》,后又入北宋徽宗《宣和睿览集》。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有的对镜梳装,有的无聊闲坐,有的逗看小儿,有的观鱼听乐……。其中一组刻画一男子正在画肖像写生(即“写神”),被画的女姬背向观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儿。所画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围有若干人伺候。画中人物,除儿童显得活泼天真外,余皆懒散、忧郁,尤其以年龄较大、地位较显者为甚。将宫中妇女那种没有自由,如笼中金丝鸟般虽然奢华却百无聊懒的生活表现得入骨三分。画史说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大约体近周防而纤丽过之”。周防的仕女画如《挥扇仕女图》等,多表现宫中妇女生活的豪华和空虚,周文矩此图在情调上确与之相似。但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本卷后有澹岳居士张激绍兴十年(1140)跋:“周文矩宫中图,妇人小儿,其数八十。一男子写神。”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感谢收看,阳阳说画致力于为您呈现精美画卷。 欢迎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敬请关注“阳阳说画”,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59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生活在画里的画家,南唐周文矩作品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