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佩玉鸣鸾罢歌舞——郭忠恕《楼台仕女图》简介 《楼台仕女图》,绢本,设色,册页,长29厘米、宽31厘米。传为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郭忠恕所绘。忠恕,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7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后周广顺中(公元952年左右)召为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工画山水尤擅界画,楼观舟楫皆极精妙。所画楼阁建筑,颇合规矩,比例准确精细。《圣朝名画评》中说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被列为“神品”。《宣和画谱》认为“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余不足数……如忠恕之高者,岂复有斯人之徒欤?”他的“界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雪霁江行图》卷,《明皇避暑宫图》轴等。又编著《佩觽》和《汗简》。《楼台仕女图》就是他“界画”风格的典型作品。 界画,主要是描绘景物中的建筑,如宫殿、寺塔、亭台、楼阁等等。这些建筑物,大都掩映在山峦或园林当中,巍然矗立、鳞次栉比,给人以宏伟、端庄、典雅的美感。画这种画,特别是其中的建筑物,与通常的山水画不同,它要求结构必须完整准确,不能是“写其大意”,《宣和画谱》云:“宫室有量,台门有制……一点一笔,必求诸规矩,比他画为难工。”这说明成为界画画家不但能画,也必须具备建筑方面的知识。并且对那些房屋的脊、檐、廊、厦、梁柱、斗拱、门、窗、台阶等物,都要借助界尺来画,使线条均匀、挺直,与原物相似,要表现出质感。人们管这种画,叫做“界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界画产生,年代很久,早在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在论绘画经验时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足器耳,难成而易好。”唐代的界画,就已非常成熟,现存敦煌壁画中的佛殿、楼阁即是例证。发展到宋初,郭忠恕成就突出,影响也最大。其他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还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社会风俗以及生活各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后,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的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都是界画大家。 《楼台仕女图》中所绘建筑物,究属何地、何楼,已无从查考。其实,现存的著名楼阁,多年遭受风雨、灾祸,几经修缮与翻建,面目早已全非,何况如此没有款识的图画了。我们根据建筑样式,较之诸类名楼如:“ 滕王阁”、“ 黄鹤楼” 、“岳阳楼”以及“阿房宫”、“鹳雀楼”等来看,皆有同异之处。此图原为圆光(团扇),近景繪几株高大松树,在樹的頂端,画出阙楼建筑以及楼阁前面高台上的仕女——宫人们的活动情景。画中人物与雄伟的楼台相比,极其微小,但刻画的非常生动、传神。由于他们没有接迎任务,更没有进行排演,因此场景比较清静,有的手执纨扇,意在纳凉,三三两两,聚散信步,有说有笑,悠闲自在。 一向被评家议论不休的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在《楼台仕女图》中可以得到一个例证,即:画家站在制高点上,向前下方俯瞰,以特写的形式,将景物——松树、楼阁、河湖以及对面远处的沙渚如实的映射在画面之上。正像东晋时期的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所说:以真山水的形状,画山水之形状;以山水本来之颜色,著山水画的颜色。把昆仑之大,用我们的眼睛将它缩到“一寸”之间,这是因为眼睛可以包容数里之中所有景物。“诚由去之稍阔,则其所见弥小”,若拿着一块透明的白绢,对着景物,“框”(远映)一下的话,“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另外,我们再从阁台上人物的比例来看,也正符合王维所讲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青黛的颜色)。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的道理。董其昌以为“画”不似真形,像苏东坡所说的:“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元人画”的特点。如晁以道的诗:“画写物外形,实物形不改”要求“形似”,则是“宋人画”的标准。董其昌的论点虽不十分严谨,但依此来读郭忠恕的这幅《楼台仕女图》我们觉得还是很合适的。 注:鉴藏印“南海伍氏南雪楼秘籍之印”为伍元蕙鉴藏印。伍元蕙,广东南海人,清道光-清咸丰年间收藏家。 作品资料 作者 郭忠恕 尺寸 29×31cm 估价 RMB 3,000,000-5,000,000 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7-06-03 拍卖公司 北京东方大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7年春季拍卖会 鉴藏印:项墨林父(朱)、南海伍氏南叟斋秘籍印(朱)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5119-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宋 郭忠恕《楼台仕女图》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