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乘坐飞机,逃亡大栗子沟。 皇帝都跑路了,就有不少趁火打劫之徒动了心思。侍卫、侍女、士兵、地痞,全都在混乱中闯进宫里,想要抢一些宝贝,发一笔横财。 一片混乱中,有个士兵抢到了一卷画轴,管他呢,有东西就不错了。他拿起画轴拔腿就跑。当他带着画轴随大流跑到了通化时,就被解放军战士俘虏。 当战士们打开他随身携带的画轴,只看到抬头有几个字——《清明上河图》。 画《清明上河图》的人叫张择端,他在宽25厘米、长528厘米的纸上,画下814个人物、29艘船只、牲畜73匹,房屋、桥梁、城楼不可胜数。 这是北宋的繁华盛景,也是中国人梦想中的记忆。 北宋神宗年间,张择端生于琅琊东武,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大汉。 从小父母就按照“读书科举”的目标教育他,希望他变成“别人家的孩子。”隔壁老王的儿子用一年时间,就把《论语》背下来了,张择端却怎么也背不下来。 因为学习成绩再也难以提高,张择端的屁股蛋子没少挨打。 长大成人后,张择端想:“难道真的要娶村头的二妮子、种几亩地,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不,我不能放飞自己,我还要寻找明天。 他转身回到家,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东京,看看这个大世界。”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我都要走。他揣了几个大饼,拿了跟大葱,准备在路上吃。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懂得认识自我开始的。 张择端出发了,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笨小孩也有春天。 有人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一定会为你开一扇门。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艰苦跋涉,张择端终于来到了大宋的首都。刚刚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他根本没时间、没钱去玩耍,必须找份工作来养活自己。 东京城有很多广告牌,张择端仔细看着。“咦,有家书画店招打杂学徒,我去试试吧。”虽然成绩不好,张择端毕竟也是读书人,在那个万恶的封建王朝,能识字就很了不起。 张择端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书画店的学徒。他每天磨墨、裁纸,慢慢发现:自己竟然对画画有种说不出的热爱。 学习一门手艺,永远有两个最佳时机:十年前和现在。 既然喜欢,那就从头开始学。从最基本的运笔、描画开始,张择端逐渐展现出画画的天赋,他的技艺在师傅的指点下,一日千里的进步。 3年后,张择端的作画水平,已经在东京城小有名气。 一天,整个东京城都在疯传一条消息:喜大普奔,皇帝要开科举,招收美术生。 天呐,这真是一个梦幻的时代。 张择端拿起画笔、带上纸张,直接就奔赴考场。 宋徽宗将这次考试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并且亲自出来三道考题: 踏花归来马蹄香; 竹锁桥边卖酒家; 深山藏古寺。 并且规定:“绘画不仅要形也要意,构思巧妙,方能不落俗套。” 张择端最擅长画房屋、建筑,于是他就选择了“深山藏古寺”这道题。为了表现“藏”的意境,张择端故意没有画寺庙,那怎么表现“古寺”呢? 他画了一座高耸如云的山,一条山路从山脚蔓延向上,直入云端。山脚下,一个和尚正在小溪中打水。 没寺庙,却有大山、有和尚,真是妙。 宋徽宗亲自平定:“这一科,此画为第一。” 学不贵多,而贵精。 只要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就是成功的人生。 张择端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宋徽宗成立的“翰林书画院。”这个读书不太灵光的山东青年,在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后,彻底打开了精神的枷锁,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翰林书画院”,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没有不可能。 书画院设立画学正、艺学、待诏、供奉、祗候、画学生等头衔,每个月对学生进行考核,只要成绩有所进步、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晋升更高级别的头衔,领取更加丰厚的俸禄。 张择端在这里如鱼得水,每天都哼着“农奴翻身把歌唱。”他不仅作画的水平一天天的进步,还跟一些有名的大画家成为同学: 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开启山水新画风的李唐。 当时的王希孟才18岁,被宋徽宗招入宫里作画时,并不是很出色。但是宋徽宗慧眼识珠,知道这是个可造之才,就亲自教他画画。 一个全国最好的老师,一个天资最高的学生,只用了半年,就做出了影响后世千年的成绩。 王希孟家境也不好,竟然能得到皇帝亲自指导,经常感动的痛哭流涕。在努力学习了半年之后,就画了一幅作品送给自己的皇帝老师,取名为《千里江山图》。 同学们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张择端的内心有一点难过:“为什么别人都能画出那么优秀的作品?”经过几天的思考他明白了:“作画的真功夫根本不在纸笔之上,而在内心。” 只有深刻的认识世界,才能知道世事艰难、人情冷暖。 只有广博的社会阅历,才能明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张择端觉得暂时离开书画院,去外面走走看看,了解真正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张择端迈步走出“翰林书画院”,他要仔细看看大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城。 东京分内城和外城。外城方圆40里,被宽12丈的护龙河包围,保卫者城中的百万人民。护龙河的两岸,都种满了柳树,每到草长莺飞的季节,柳絮飞舞犹如白毛大雪。 城墙上每100步就设置一个战棚,早晚都有士兵站岗,警戒着附近的一举一动。每200步就有一个兵器库,里面放着刀、枪、棍、弓等武器,战士们随时可以取出来,投入战斗。 如果从远处看,这里犹如一座军营般井然有序。 内城方圆20里,中间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穿城而过。 凡是从东南地区运来的粮食、丝绸、瓷器,都从汴河进入东京,如果这条河发生了交通堵塞,那全城百姓都得饿死。 皇帝住的宫殿,就在内城中间。张择端不敢走的太近,只能远远看着。 皇宫的大门全部用刷着红漆,用金子做的大钉子,在红漆上面特别显眼。周围的墙壁上全部都是砖雕,图形是龙凤飞云之状,飘飘欲仙,放佛要乘风飞去一般。 “哎哎哎,探头探脑干什么的,想谋反啊?”巡逻的卫兵看见张择端在向皇宫张望,一顶大帽子瞬间扣了下来。 张择端哪敢继续停留,赶紧撒丫子扯呼。一口气不敢停的向南跑了200多米,看见卫兵没有追上来,这才松了口气。 这特么是哪里啊? 他花一文钱买了张东京三日游攻略,仔细研究了半天,抬头看看周围: “这是南门大街,往南有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铺、直至大相国寺。从御街一直往南走,过州桥,就到了居民区。两边都是居民小区,据说有车家煤炭店、张家酒店、梅花包子店、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 诶,这地方不错。 最好的应该是那家酒店,银瓶酒72文一斤、羊羔酒81文一斤,旁边还有茶馆、羊肉铺,往西都是妓院,人称”院街。” 嘿嘿嘿,就去这里。 张择端出了朱雀门、过来龙津桥,直奔州桥而去。 一到这里,他彻底傻眼了:他从来没有想象过,世界上还有这么繁华的地方。当街就是卖猪肉脯的,还有野狐狸、鸡肉、鸭掌等等,种类数不胜数。 张择端嘟囔了一声:“大宋就没有动物保护法吗?” 旁边卖包子的大婶耳朵灵,骂了他一句:“小哥,要是保护动物了,你吃西北风啊。” 张择端脸皮一红,讪讪一笑。他走上去问大婶:“您这包子怎么卖呀?” 大婶抖了抖胖腰:“我们家的包子种类多了,有鹅、鸭、鸡、兔、肚肺、黄鳝馅的,一个15文,不贵。” 张择端一听:“这么便宜,来两个。” 大婶一看他就是愣头青,就指点他:“我们这条街,全是小吃。每家都不贵,你最好每家吃一点,从我家的包子开始,吃到街尾龙津桥的猪脑为止。这叫“杂嚼”,够你吃到半夜三更的。” 后来,据“翰林书画院”的保安说,张择端那天是扶着墙回到宿舍的,刚回去张口就吐,清洁阿姨都数出了十几种食物: 切羊头、生淹水木瓜、荔枝膏、水晶饺子、越莓、冬月盘兔、猪皮肉、野鸭肉、冰糖雪梨...... 在小吃街张择端真的吃撑了,他用身体力行了什么叫做“好吃不贵。”在好好休养了3天后,张择端又出发了:为了理想,多吃点苦算什么。 毕竟吃多了伤身体,他打算找大夫看看。他直接来到封丘门,这里一条街的两边都是医馆药铺。 医馆多,名医也多。 杜大夫治疗外伤比较厉害,很多黑道大哥都喜欢找他; 曹大夫比较擅长伤风感冒等症状; 李家的医术是祖传的,他家的小儿科那是一绝; 任大夫嘛,专注产科20年,外号“中老年妇女之友。” 张择端找啊找,终于找到一家擅长治内科的医馆, 那位仙风道骨的大夫直接告诉他:“你丫以后少吃点,没毛病,滚吧。” 张择端直接被轰出来,指天骂地:“什么态度,老子要去投诉你。” 不让吃就不吃了吧,老子看戏去。据攻略说:“最好的戏园子,是南街的桑家瓦子。” 张择端根据地图来到南街,有一次被彻底震撼。 桑家瓦子只是统称,这片地方的房东姓桑而已。桑老板把里面的房间全部出租,租户们开设了大小戏园子50几座,里面鼓掌声、口哨声、声声入耳。 最大的是象棚,里面可以容纳几千人同时看戏。如果是王团子、张七圣之类的大师演出,吃瓜群众都快把象棚挤破了。 来看戏的人这么多,顺便带动了很多的周边产业。桑家瓦子里除了50几座戏园子,还有推小车买货的小二郎、拿着破旗杆子到处算命的瞎老头、喊着“五魁首、六六六”的聚众赌博大汉、磨刀霍霍向脑袋的剃头匠、将一张纸剪出各种形状的大娘......... 张择端一天哪都没去,就在桑家瓦子里听听戏、看看赌博、剃剃头,一天就这么挥霍了。 “终日居此,不觉日暮。”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张择端走遍了东京城里的大街小巷。 酒店里的传菜流程、街上外卖小哥的装备、市民的习俗、游人的风貌、商旅的货物、手工者的口音,他都了如指掌。 开始吧,我要把东京城的繁华全部画下来。 一滴淡淡的墨汁落到宣纸上,一幅壮丽的画卷就此展开。 张择端用自己的笔,一钩一划的将大宋首都的繁华盛景,全部凝练到宣纸上。 一年后,张择端将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宋徽宗:“皇上,这是我大宋的太平盛世,请陛下御览。” 宋徽宗用他独特的瘦金体,挥笔写下——《清明上河图》。 可宋徽宗不知道的是:画图容易治国难。1126年金兵攻入汴梁,一片盛世繁华就此烟消云散。 此后,封建王朝再也没有出现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大宋的东京汴梁,也只能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去寻找。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87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悲伤,带你领略宋朝的繁华盛景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