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说鼎

时间 : 2018-5-3 08:59

作者 : 久住我心

 查看 : ( 2141 )  评论 : ( 64 )

摘要 : 文、图/刘锡荣鼎代表国家。鼎是中国器物的极致,是世界上古代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先有了鬲,作为烹煮的生活用器。而后才有了鼎。鼎是古代的礼器、食器。王拥有九鼎,诸侯、公爵们当在七五以下。拥有鼎的多寡,自是 ...

文、图/刘锡荣

鼎代表国家。鼎是中国器物的极致,是世界上古代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

先有了鬲,作为烹煮的生活用器。而后才有了鼎。

鼎是古代的礼器、食器。王拥有九鼎,诸侯、公爵们当在七五以下。拥有鼎的多寡,自是身份与等级之象征。事实上,在有青铜器之前,早在石器时代就先有了鬲,夏代时,人们在陶鬲的基础上发明了青铜铸造的鼎,史称青铜器。鬲是由三个类似的垂乳组成,其乳之现状类似牛乳,三乳合为一膛,鬲器形成,其材质是陶土的,手工塑制,有的还刻上图案,有几何形的,有线条形的,有绳纹形的,有的还涂上颜色,阴干后,再烧而成,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烹煮之器罢了。

收藏 | 说鼎
夏禹收九牧之金,铸成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国家永固。青铜铸造的鼎,标志着人类由原始的部落状态,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因为有了“王”,有了“国家”形态。自此,鼎,象征国家,代表王权,宣示礼乐,历代传承,成为“国之重器”。鼎的诞生,远非仅仅是文化层面意义,它是古代华夏民族工业发展历史的最高峰,在千余年的辉煌之后,又于千余年来沦落了,远不似上古时候,人们认知的那般崇高。只有在国家重大历史事件与庆典时,偶尔会为铸为用。

我有幸生活在北京,随时都可以去看馆里的国宝,可以去国博资料中心去查询资料,所作的三部书也被国家博物馆“编目入藏”(《钟鼎茗香》《钟鼎茗香》(二)《俪松居遗珍-王世襄旧藏铜炉清赏》),看累了又可以在那儿讨杯茶来轻啜。坐下来细细思量着青铜器的一切,每一次看,这三尊巨鼎,总是揪住我,仿佛焊在那里一样,且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还常看常新。我实在为四千年前古人的智慧、生产技术、加工及工艺水平所震撼。同时还为青铜器所承载的礼乐寓意所震撼,在完全落后的手工业条件下,他们是如何完成如此先进的产品?在当时文化极为落后的情况下,竟能赋予青铜器那么崇高的寓意?

收藏 | 说鼎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鼎,最为代表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方鼎了,(原来的教科书记载的是“司母戊”,这个“后”误作“司”的错误,据说与郭沫若先生相关)此器出自安阳殷墟。(仅那里的“妇好墓”,出土的“鼎”“彝”等青铜器,就有四百六十八件。)民国早期在安阳出土后,若不是百姓们千般保护,若不是此鼎的庞大沉重,恐怕早就被日本鬼子抢走了。当我们立于此鼎前瞻仰时,必会为其:巍巍乎,高山仰止,浩浩乎,神圣至尊,我们在震撼之余,才会晓得“国之重器”的崇高与威严。

人们之所以喜欢鼎,除了鼎的国家意义至上外,想必还与日常生活与鼎的学问、词汇、典故相关,人们自小耳熟能详的,诸如:“一言九鼎”,“列鼎而食”,“问鼎中原”,“定鼎中原”,“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鼎铛玉石”(唐 杜牧《阿房宫赋》),“天子春秋鼎盛”(《汉书 贾谊传》),“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三足鼎立”,更是“三国”以来,所用最多的典故。我自幼有些家学的影响,长成之后,自家又很是偏爱,尤其是鼎的造型与气势,蕴育的礼乐高义,更是令我五体投地。

于是乎:“吾之幼时,授业于父,尝闻明宣德皇帝曲尽铜炉之妙。吾奇而问之,父颇为不屑,以玩物丧志者戒。然则尝有钟鼎之家云云,吾终不得其详……”此是拙作《钟鼎茗香》自序的开头文字,父亲的担忧与崇尚已是了然,更为心系的是母亲的善解:“锡荣喜欢作这些文章,自有他的道理嘛。”只如今,双慈过世已逾多年,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依然是我心中的章程,大凡所为之事,总要以他们的仁义行诸于世,以致连对古董的藏玩学问,也是“以德为藏,和合皆乐”。

收藏 | 说鼎
在我前两年写作《钟鼎茗香》(一)(二)期间,将鼎的收藏与学问拓展开来。早先人们议论“宣铜”时,即便作文章中,只说宣德炉,不议宣德“鼎”,岂不知炉为“彝”器,史称“彝炉”。明代永宣时的黄铜文化之中,二者皆备,不可或缺。何况,上古之文化又以“鼎”为至上,绕开了“鼎”,何以谈“炉”?没有“青铜文化”,哪有“宣铜文化”?于是,我便依照“宣铜文化”本来面目,将“鼎”与“彝炉”一统归位,在拙作中列为主项。以致无论是客厅斋室,均有商周唐宋元明清的鼎、彝,陈设用度,甚是得体。任谁来访,都会于品茗听琴之间,也必为沉烟袅袅所陶醉,流连于鼎、彝、礼、乐的盎然古意之中。

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钟鸣鼎食之家”,甚为家慈崇尚,父亲在世时,只能在书中或博物馆里,去找些崇拜与陶醉。如今我已拥有,可他早已仙去,盛世把两代人的遗憾留给了我,令我时常于崇敬中缅怀,笔墨间慨叹。好在除了自家私享,亲友们亦时常来赏,都很喜爱,也陆续收藏用度起来,且时常雅集,交流感悟,甚是快乐,为杂乱繁忙浮躁功利的时下生活,平添了许多古朴与优雅,陶冶了大家的诗书礼仪,升华了大家的文博境界。心态平和了,胸怀开阔了,更是觉着“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只是,大凡到他们那里赏玩时节,所见鼎彝文玩,很是令人不爽。物件也老,工也尚可,只是,有不少物件非我族类:大多是日本的,又有少量越南的仿器。

收藏 | 说鼎
众人多随我同好,是我起初想不到的。看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过去的传承挖掘,生活浸润,古今时空虽然异同,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传播,形成继承与普遍状态时,一种文化现象业已展开,构成社会风尚,便成就了民族的文明。

早年间,没有潘家园一带的古玩城,要看古玩,只能去博物馆,那里的青铜器鼎、彝、簋、鬲、盉、壶等等,固然甚好,却只可远观,不能近取。亦如我上月去北京大学赠书时,面对其博物馆的古物,只能叹惋。早年,在北京的大么厂、前门、地安门都有古玩店,琉璃厂相对集中一些,那条古玩街,大几十家店面,任你去上手品鉴,讨价还价。那时候的鼎、彝很多,精美的、普通的。几元、几十元、过百元、千元的。民间的、宫里的、普通的。点金的、鎏金的、错金嵌银的、掐丝珐琅的都有。哪像现今,几万元的,你都不屑去上手。

民国时期的古玩市场,尤为兴盛,清王朝的败落,导致宫里宫外勾结起来,倒卖国宝,大发国难之財。“孙殿英东陵盗宝”,震惊世界。陕西的周代青铜器,河南殷墟商代的青铜器,乃至“后母戊”大鼎,龙门石窟的唐、魏造像,云冈石窟的魏齐造像等等,统统都于古董市场上,明暗买卖,仿造骗财。

收藏 | 说鼎
青绿皮色的青铜器,自是以鼎彝为“国之重器”,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其各自的文化内蕴与时代赋予,便成为我们今天崇拜的理由。同时,唐宋基于上古的继承弘扬,将那纯金、纯银、鎏金、错金银的鼎彝盘盒盏等器皿,奢华到极致。当我们面对法门寺出土的金银器时,必会被古代冶金、加工技术的发达所震撼。青铜器的制作,此时却衰落到谷底,可有关青铜器的文化,则弘扬到最高。宋代,竟然诞生了研究专著,“青铜器宋代五谱”的成书,上古青铜礼器的名号与成果,才得以系统规范,又图文并茂地自成体系,开创了“图谱”藏器文书的先河。宣德炉的《宣德鼎彝谱》等三种图谱,亦是仿之成书。直到如今,我们仍然是以《宣和博古图》等作为工具书,研究并命名新的考古发现。

人们对青铜器鼎彝的文化研习,知其历史典故,大多源出于此。我对青铜器的知与爱,亦是。以致宋代这“青铜器五谱”,虽然残缺,倒是有得书读。元明清时期,除了瓷器的大量普及以外,冶金工业技术的再次提升,黄铜制器,得以昌盛:永宣时代的佛像与宣德炉,灿然登场,开创了金灿灿的“宣铜文化”,“青铜”变成了“黄铜”,再次被世界喝彩。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铜文化,再次辉煌起来,被西方人称之为“中国之文艺复兴”。同时,也成就了我与宣铜鼎彝的缘分,《钟鼎茗香》系列著作,应运而生。

就目下我知晓的,人们对鼎彝器的理解,仅停留于知其一,不知其二之际,各人的境况不同,所作学问也是不同。谋求生计,寻求雅趣,自然也不同。但,追求人生的通达与快乐,则应不异。在与众家相善之间,近些年来,我常常为自藏的鼎彝文玩、琴棋书画们痴迷,既为其美而存在赞赏,亦为其未来漂泊慨叹。人生在世的文字写的多了,对生活的爱与淡,更会在执着与挚爱之际,派生出些许类似古代贤达们的叹惋来。

不过,并无碍于我对“鼎、彝”器的崇敬。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791-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芝麻开门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后母戊鼎
年代: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用途:食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先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 ...
时间 : 2014-07-30 08:55:09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清青玉方鼎式炉
清青玉方鼎式炉,清中期,通高13.5cm,口径10.1×7.1cm。   炉为青玉质,材质良好。器呈长方形,两侧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炉身四面纹饰相同,口沿下饰夔纹,腹部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并有八出戟。   此炉是陈 ...
时间 : 2014-08-28 22:35:40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朱绘陶鼎
名称:朱绘陶鼎 年代:战国(前475-前221) 尺寸:通高43厘米,口径28厘米 北京昌平区松园村战国墓葬2号墓出土,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微敛口,鼓腹,圜底,三兽形蹄足,口沿上双附耳,耳上刻划S形纹,半球形盖, ...
时间 : 2014-09-17 15:14:32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禹之鼎题扇图轴
名称:禹之鼎题扇图轴 年代:清 作者:禹之鼎 特征:绢本,设色 尺寸:纵132cm,横55.8cm。   本幅右上自题“题扇图”,“都门客窗摹刘松年笔意。恭颂定翁老先生荣寿千春,广陵禹之鼎。”钤“慎斋禹之鼎”白文印, ...
时间 : 2014-10-16 17:42:49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禹之鼎移居图卷
名称:禹之鼎移居图卷 年代:清,先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禹之鼎绘 特征:绢本,设色 尺寸:纵42.5cm,横232.8cm。   本幅自题:“甲申初冬广陵禹之鼎写。”钤“禹之鼎”白文印,“慎斋”朱文印,右下角钤“逢 ...
时间 : 2014-10-16 17:46:04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出土地 太原晋源区金胜村至义井一带,是一处夏代至北宋的千年大墓地,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就在其中心略靠西的缓坡上。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 ...
时间 : 2014-12-07 19:49:03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是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发现的7件列鼎中最大的一件,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其他6件分别藏在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该鼎在发掘时曾引起考古界很大轰动。那么,王子午鼎有着怎样的故事 ...
时间 : 2015-04-06 22:02:00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四足凤纹方鼎出土及来历
古玩收藏讯:鼎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重要的器物,原为贵族们祭祀、宴飨时使用的食器,后来逐渐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象征。从“三足鼎立”这个成语中我们认识到鼎为三足,四足方鼎并不多见。最熟悉的莫过于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
时间 : 2017-01-17 22:02:24 | 发布者:myadmin |
西周青铜鼎
西周早期出现了新的器种和器形,主要表现在饪食器方面,如方座簋、簠,乐器方面有钟,兵器方面有剑。西周早期铜容器如鼎、鬲、甗等的腹部深度较商代晚期为浅,凡是柱足者,不如商代晚期青铜器柱足那样粗壮。器壁也稍 ...
时间 : 2018-04-30 09:07:00 | 发布者:天来堂 |
镬(huo)鼎春秋时期最大的鼎
镬(huo)鼎春秋时期最大的鼎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晋国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在这座积石积炭的墓葬当中,出有一件高近1米,口径1.04米的镬 ...
时间 : 2018-05-03 09:03:00 | 发布者:jtpmakli |
西周晚期多友鼎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80年陕西长安斗门镇出土。西周晚期,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腹深31厘米,重35千克。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尤其在进入晚期以后,各类铜器都进入了整齐划一的时代。以 ...
时间 : 2018-05-15 18:06:00 | 发布者:ding |
三足鼎古老还是四足鼎古老
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鼎基本都是三足的,因而,不少人就觉得鼎只有三足。其实不然,鼎除了三足之外,还有四足,只不过因为四足鼎非常稀有,所以,我们见到的很少,这才导致大部分人没有印象。那么,三足鼎古老还是四足 ...
时间 : 2019-10-03 18:23:46 | 发布者:陈鋆宽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收藏说鼎的相关评论

引用 会飞 2024-9-22 02:49
,建议清理后上传看看!!,
引用 PabloAcamp 2023-12-27 17:52
,多上些老货啊 、。,
引用 634480381@qq.co 2023-6-14 20:56
对所有喜欢古玩收藏的朋友必将受用!非常感谢
引用 种子收藏 2023-5-8 02:09
,沁色自然,
引用 cnhongming 2023-4-25 20:34
介绍的非常仔细!
引用 魏老师 2023-2-6 22:30
天下的好东西真多!

查看全部评论(64)

图文阅读
深入品味宣德炉的美与收藏价值!
深入品味宣德炉的美与收藏价值!
宣德炉在明清时期是非常有名的,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以独特的艺术 ... 更多>>
清代太平有象钟收藏价值
清代太平有象钟收藏价值
清代太平有象钟,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计时文化的杰出代表,不仅承载着深 ... 更多>>
青铜器鬲特点及收藏价值
青铜器鬲特点及收藏价值
青铜器鬲,作为中国古代炊器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青 ... 更多>>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商周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鼎盛阶段,青铜器不仅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