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称誉贺天健为“是继四王后三百年又一个山水画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又称:“贺老的笔墨沉雄朴茂,而又秀逸多姿,贺氏的山水画不论寻丈大幅,或是尺幅小品,青绿重彩,或是水墨淡彩,给人感受生活气息浓厚,气势雄壮,境界开阔,有强烈的时代和艺术感染力。” 这件近五十平尺的贺天健巨幅山水,全用唐人金碧晕染之法,气势磅礡,极为壮丽,可称贺天健第一。 贺天健(1891-1977) 北国风光 纸本镜心 1953年作 150×358.5cm 说明:中国嘉德1999年春拍 出版:嘉德二十周年精品录。 ◆ ◆◆ 贺天健《北国风光》 局部 上 个世纪五十年代,一场席卷大江南北,以深人生活的写生体验图写河山新面貌的新山水画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对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山水画所被要求寄予的新的审美内涵, 贺天健以一种热切而真挚的情感作为回应:我们有这样一句话: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 这‘斯’字便是祖国的大地山河。所谓“有土斯有国”,山水画是描绘大地山河的艺术品, 怎能不激发我们爱祖国的热情和忠诚呢?” 贺天健《北国风光》 局部 贺天健三十年代崛起于海上画坛。彼时恣情纵意的“ 野逸” 画格借由对“ 四王” 因袭摹古的批判,而在海上画坛有渐然成风之势。他敏感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另一种弊端。在后来的《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中他说道:但是接着来的便是粗豪放逸的一种阔笔气派画,就是石涛、八怪等在上海的抬头。不料在这风气一开,也成了和四王势力一般的局面,在市上凡气派笔墨不如此便是不好。后来我到美专授课, 学生皆喜欢大笔挥挥,一提到工细而规矩的画,就有多数人认为风格不高,不肯学它,而我却因此有些忧虑。同时有一些乖觉的人,在这时便大笔挥挥,不肯下苦功了。恐怕这种风气弥漫全国后,国画有陆沉的危险。”在他看来,“ 四王”一系的正统文人山水固然有陈陈相因、渐趋僵化之弊,但如只一味地强化野逸山水的生动之趣,却也可能把以追求博大深厚为目的的全景山水画传统引向小品化、简逸化的方向,甚而导致技法的荒率与懈怠。 贺天健《北国风光》 局部 1931年,贺天健与叶恭绰、黄宾虹、陆丹林、钱瘦铁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国画会,并担任《国画月刊》和《画学月刊》主编。伴随着对有清一代文人山水画唯究笔墨而忽略造型倾向的反思,他主导兴起了一股上溯五代、宋元画风, 重归写实、造境之路的画学思潮。这突破了南北分宗数百年来的森严壁垒,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画家对中国画学的狭隘理解,为山水画的多样化选择和时代性变异奠定了基础。 贺天健 旧照 贺天健在建国后历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五十年代,已逾花甲之年的他再一次地投身于写生之途。在他看来,以真山真水作为创作源泉,是五代两宋的山水画之所以具有历久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同样的,也是能为当代山水画起衰振弊的关键所在。而此时的他更多地饱含了为江河云山立传的激情。其豪迈雄健画格也在此时达到顶峰。笔致纵横爽辣,水墨青绿均是铺展舒放,尤多自我的心得与创格。他的画既强调师宋人之画,取其写实与刚健之气,也注重师元人之画,以高度的笔墨表现力抒写兴味怀抱。这种对传统与现在结合思考的纵深, 正体现了他意在集其大成, 并最终人为我用、法为我化的努力。 贺天健《北国风光》 题款 这幅丈二匹的《北国风光》,以毛主席诗意命题,长城雪霁,鸿篇巨制,豪迈之情扑面而来。贺天健独创秃笔法,气势磅礡,于时间与空间拉开广度与深度。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主席诗意,加之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开拓山水新境界。此幅《北国风光》曾出现在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57.2万元成交,创贺天健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 ◆◆ 嘉德秋季拍卖会更多拍品预览将于近期陆续登陆微信公众号,敬请期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66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贺天健丈二山水《北国风光》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