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其性质和作用一直是长期讨论、悬而未决的问题。 1986年6月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12 号墓中出土的这件玉琮,器形硕大,纹饰复杂,制作精致,是全面认识玉琮的绝妙例证。 此件玉琮由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制成,呈黄白色带紫红色瑕斑。形状为矮方柱体,高8.8 厘米,射径达17.1-17.6 厘米,重达6500 克。其器形的宽阔,为现有玉琮之首,堪称“琮王”。 我们今日所讲的这件“琮王”琢刻有精巧独特、典雅细致的纹饰,由竖槽内的八组神人兽面图像和八组以转角为中轴线、四角上下并列的简化人、兽、鸟组合纹饰构成,对称工整、匠心独具。 这一简化了的神人、兽面、鸟纹的组合纹饰,在1982 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琮上曾首次发现。 上部神人的脸面作倒梯形,眼睛为重圈,鼻子宽阔,嘴巴阔扁,两排十六枚牙齿脸面和冠帽均是微凸的浅浮雕,下部为肢体,上肢形态为耸肩、平臂、弯肘、五指平张叉向腰部,下肢作蹲踞状,脚为三爪的鸟足。 在神人的胸腹部以浅浮雕凸出威严的神人兽面图像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这是良渚人崇拜的“神徽”。 这件玉琮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头骨的左上方,可见其对于墓主的重要性。 这件“琮王”,根据反山墓地同出的扁侧足釜形鼎、浅盘大圈足豆、鼓腹矮圈足罐、敞口筒腹缸等器物判断,当为良渚文化中期,距今五千年。 清代乾隆皇帝征集收藏的玉器中也有不少玉琮,神秘的礼器却被误用为香薰器。 后有“戊戌季夏御题”,及“乾”字圆章,“隆”字方章。 因玉琮在周以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礼仪重器功能,逐渐不为人认识。清代乾隆时期早已不知此为上古玉琮,将之识为车之辋头,定为汉代之物。 此件玉琮由清人将内孔重新打直,并配一珐琅铜胆,作为香熏使用。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www.kaimen360.com/article-448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玉琮之首,堪称“琮王”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