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楷书体光绪元宝银元”是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提供中国的最后一套龙银,也是唯一由雕刻广东“七三反版”的英国名家艾伦伟恩(Allen Wyon)操刀完成于二十世纪的龙银。不过,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时,由于当时钱荒严重,生产铜元更有利可图,因此浙江楷书未能正式发行。 目前存世所见之“浙江楷书”样币有银质、铜质、合金三种材质,其中以银铸最为稀少。由于书法俊逸、镜面版底精铸、图案雕刻精湛、铸工精美绝伦,浙江楷书系列一直受到钱币收藏界的尊崇,更因试铸量少而难以得见,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境。 浙江省造楷书体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PCGS SP 63,拍卖成交价格RMB 6325000元。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一枚,俗称“浙江楷书”,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试铸,图案雕刻精湛,铸工精美绝伦,存世仅三枚,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一级品,台湾著名收藏家刘改造旧藏。 由于筹建较迟,光绪二十五年浙局开铸后即奉旨停工,机器拆迁他处;营运期间所出银币数额不多,因正面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碑文的书法,俗称“魏碑”。然而存世另有一种铭文为楷体之“浙江楷书”,极罕见。惜国内文献记载欠缺,故早年藏界对其出处及年代的说法纷纭,莫衷一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披露的档案指出:浙省后来再度奏请设局造币获准后,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向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购置机器及面值银币一元、二角、一角、五分及当十铜元的币模全套计五种,均在同年运交。档案被发掘时,该厂库存中除币样外尚有一元、二角及一角币模三种。浙江光绪元宝楷书版的由来,至此尘埃落定 但次年浙局开工后却没有发行银币,缘由何在?吾人自海关的年度报告里可看出端倪。据该年《杭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四月间杭州之铜圆局开铸当十铜元,以一架机器每日出铜圆十二万枚,初时每鹰洋一元可换铜圆一百十枚,以期人之乐用也。继而减至每元一百枚,后知仍有违禁运往上海者,因该处市价每鹰洋一元祇可换八十四枚也,故于七月间又减至每元九十枚”。按旧时民间是以铜钱为主要交易媒介,由于此时制钱缺乏,银币相对而言处于贬值状态,产生所谓的“银贱钱贵”,制造铜元的利润三倍于银币,故各厂皆赶工生产铜元。当时任职海关造册处负责编纂贸易情形总论的税务司马士(H.B.Morse)在报告内即有“各厂无暇铸造银元之故,即为赶铸铜元”之记载。 浙江省造楷书体七钱二分红铜质样币 NGC MS 63,拍卖成交价格RMB 218300元。楷书体红铜质样币 NGC MS63 BN ,品相完整,状态极佳,版底精铸,龙鳞深邃,实为伯明翰造币厂顶级工艺的最佳呈现,存世少见之稀罕好品,目前仅知楷书铜样存世仅四枚。 马士在中国海关任职三十五年,退休后成为西方著名的汉学家。他也收藏中国钱币,部分藏品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浙江楷书版是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提供中国的最后一套龙银,也是唯一完成于二十世纪的,由雕刻七三反版的英国名家艾伦伟恩(Allen Wyon)操刀。由于当时钱荒严重,生产铜元更有利可图,银币有充沛鹰洋可用而被冷落甚至搁置。“生不逢时”是楷书版未发行的原因,仅有原厂制成之极少量银、铜及合金质币样留存。其中以七钱二银样最为珍贵,目前已知存世量仅三枚,低于湖南及陜西两大银币名品。(www.kaimen360.com)除汇丰银行藏有直接来自伯明翰厂档案室(即史威尼《伯明翰造币厂史》页117图原品)、曾于大英博物馆公开展示的一枚外,私人部份仅台北鸿禧美术馆及名家刘改造先生的旧藏内各有一枚,可谓清代龙银中的顶级瑰宝。 浙江省造楷书体七钱二分铜镀银样 PCGS SP 62,拍卖成交价格RMB 1173000元。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试铸, 此枚图案雕刻精湛, 铸工精美绝伦, 品相颇佳, 珍罕, 征集自海外资深藏家, PCGS SP62 在“浙江楷书”中,除了三钱六分至今未见真容外,七钱二分银币存世最为稀少,目前已知存世量仅三枚,分别由伯明翰厂、台北鸿禧美术馆及名家刘改造先生所藏。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本次北京诚轩2016年秋拍钱币专场中上拍的PCGS-SP63浙江光绪七钱二分银币楷书,正是出自刘改造先生旧藏,此枚底板平整、包浆诱人、打制周正,字口深峻,可谓清代龙银中的顶级瑰宝。 台湾资深钱币收藏家、泉商陈吉茂先生也讲述了此枚银币的递藏史,他表示,刘改造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拍卖会上购得此枚银币,2005年,刘改造先生将此枚银币售予陈吉茂先生,8年后,此枚银币又被转售给周大为先生。本次此币的上拍距上次公开拍卖已有60年,可谓“递藏有序”。 浙江省造楷书体一钱四分四厘 PCGS SP 66,拍卖成交价格RMB 575000元。此枚镜面版底精铸,图案雕刻精湛,铸工精美绝伦,五彩银光,品相极为完美,珍罕,征集自海外收藏家,PCGS SP66金盾。 浙江楷书版为何未能量产?自海关出版之贸易总册里可看出个端倪。根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杭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对新厂开铸时间及状况的记录为:“ 4月间「杭州之铜圆局」开铸当十铜元,以一架机器每日出铜圆十二万枚,初时每鹰洋一元可换铜圆一百十枚,以期人之乐用也。继而减至每元一百枚,后知仍有违禁运往上海者,因该处市价每鹰洋一元祇可换八十四枚也”翌年记载则为:“城内铜圆局本年并未停工,以每日计之,约可铸当十铜圆七十五万枚,当二十之铜圆早已停铸。以上铜圆每鹰洋一元可换铜圆九十枚,各钱铺兑出之价每鹰洋一元仅易铜圆八十二至八十八枚不等,业此者率皆美利均沾。按紫铜每担价值银不过三十余两计,铜圆九十枚重不过一斤零,故每紫铜一担能铸值洋一百余元之铜圆,其获利之厚亦不待言矣。无怪已决计来年正月大兴土木,再添造一更轩厂之局屋
”。光绪三十一年的记载内亦有:“八月杭城添建之铜圆局落成后仿照老局办法日夜工作,每日夜能出铜圆二百五十万枚。”制造铜元之获利情况,由此可见一斑;业务旺盛需进口大量铜料,海关连续三年皆有详尽之记录,此后铜元充斥,仅略述概况。 浙江省造楷书体七钱二分 近未流通,拍卖成交价格RMB 84960元。铸打立体完整,龙鳞清晰饱满带巧克力色,品相极佳实属好品,极具收藏价值。 铜元的兴起肇因于制钱缺乏,而其情势形成乃由于早先之太平天国和云南回变,使得云南铜产锐减,结果铜价上涨迫使许多铸钱局关闭。乱事平定后清廷虽有意恢复,但客观环境无法配合终究徒劳无功。中国自古以来皆以铜钱定价,故曰之「制钱」,铜价上扬使奸商屯积私毁牟利,更加重各地钱荒导致钱价高昂。香港政府大量制作铜仙输往广东获利,两广总督李鸿章鉴此亦开始以机器造铜元,每枚重二钱当十文,「每百个换一元」,行情远超过制钱千枚换银一两,除补钱荒也因之得利。当时海关报告总册即指出:
“各厂无暇铸造银元之故,即为赶铸铜元” ,认为铜元兴起在于 “ 并非百姓厌故喜新乐于使用,实因制钱大缺,无处兑换,不得不用铜元以便流行 ”。各省见状纷争仿效,终使铜元泛滥成灾。由档案可知,浙厂开工后以铸铜币有利可图,急于赶制铜元,银币则以市面已有鹰洋等可用,因而制银元计划被冷落终遭弃置,
“生不逢时” 是浙江光绪元宝楷书版未被采用的原因。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浙江楷书体光绪元宝银元图片及价格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