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体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牲畜,龟贝,农具等实物货币。商夏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起,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 战国刀币齐刀节墨之大刀背上 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138000。 金属称量货币----一种具有货币价值形态的金属货币,简称"称量货币"。这种货币往往被熔铸成条块等形状,具体使用时或被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面额价值,如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金版等。起先,称量货币由贱金属铜铁来充当,在长期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由逐渐代替了铜铁。 铸币----指被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现代。 战国时期“少曲市南”平肩弧足空首布一枚,高:92毫米,四字铭文布甚少见,刘鄂旧藏,“抱残守缺斋”原配楠木盒,保存完好,拍卖成交价格RMB 132250。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空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弧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布,包括(金斤)布,异形布,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金版-----既金钣,又称"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形状又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多出土于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清“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雕母一枚,直径55.3mm,此版行用钱所见甚多,因此所需直翻铸母之雕母亦应不在少数。拍卖成交价格RMB 115000。 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麒麟金和马蹄金。是汉武帝时期的黄金币。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战国 圜钱“西周”一枚,拍卖成交价格RMB 115000。 白鹿皮币----西汉武帝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汉武帝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做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篑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因其作价太高,不久既废止。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 新莽“大泉五十”铜范,可铸“大泉五十”八枚,长170mm,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115000。 比轮----东晋时沿用东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小平钱----直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两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其余如折四,折五钱,均依次上推) 大钱----(1)。大面值的钱及大型钱的统称。(2)。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乃与剪凿小钱相对而言。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贯----一千钱称一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竹木条也称贯。 南宋“大宋元宝”背“利州行使”折二铁母,直径29mm,极罕见,极美品利州路,治所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在两宋时期属于铁钱流通区。拍卖成交价格RMB 109250。 缗----同贯,一千钱称缗。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面----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钱币之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符号,图形的总称,又称幕文。 郢爰”双联金版一枚,长39.3mm,宽19.4mm,重35g,品相极佳,少见,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40000。 穿----指钱身之孔,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郭较宽者。 狭郭----指内郭较狭者。 重郭----指二重内郭。 清 “祺祥通宝”背“宝泉”小平(直径:28.2mm),上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218500。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栗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处文----是指钱身方孔四角又阳文延伸至外郭者,又称四处,四道。 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清代宝源局“乾隆通宝”小平大样雕母,直径27mm,极罕见,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276000。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郭较狭,又称狭轮,狭边,细缘。 重轮----指二重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五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明代“洪武通宝”背上“十”右“一两”一枚,直径:47毫米,重量:37.4克,厚重版,阔缘肥郭,未使用,少见,剑花楼旧藏,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3450。 日----指钱背之凸起圆圈,又称日文。 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为仰月,向下称为偃月。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之圆圈。 孕星----指钱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背无文,又称素背,光幕,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钱文的顺序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又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从左向右读。 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辽 “天下太平”背上星俯月四决纹花钱(直径:41.7mm),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2875。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而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刻而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铜质。 铁范钱----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作母钱用。 明代“天启通宝”背“府”,直径46mm,少见,极美品,拍卖成交价格RMB 13800。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样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延环钱----被剪凿去内圈之钱。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对钱----指互相对称之钱,其钱文、轮廓、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女钱----即公式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质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正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为装饰品的钱币。 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 |
古钱币收藏知识常用术语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