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信用远逊于货币 我在这里所说的邮票专指指纪特邮票,所说的货币专指现金货币(金融学上称为M1货币)。尽管邮票也是有价证券之一种,但是邮票并不等同于货币。作为中邮对持券人负债凭证的邮票既不能以货币来清偿,又不支付利息而且也没有清偿期限。实际上现今的纪特邮票中的绝大部分,中邮仅仅是以提供邮寄信件或邮寄包裹等劳务服务作为清偿保障的。由于现实中信件寄递日益减少,包裹寄递由于快递公司的服务更加安全可靠,可以上门收取要寄递的包裹因而更加便民,所以包裹寄递业务逐渐淡出了中邮的业务之中。除了分发报纸这一传统业务外,其他的传统业务都在萎缩之中。所以,纪特邮票中的绝大部分在现实中已经不是用来实用的邮资凭证了,中邮发行纪特邮票的目的也是用于收藏而不是用于寄递物品,所以邮票的实际用途逐渐趋于弱化、虚化。由于各邮政局所广泛使用“邮资已付”戳,所以中邮即便是一枚邮票也不发行也对通信工作毫无影响,所以邮票如果仅从实用来说,实在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每年中邮大量发行邮票的动机就是为了创收。况且中邮发行纪特邮票又是以中国集邮总公司及其各地分公司代为发行,这就使邮票的功能更加趋于异化,我们都知道中国集邮总公司仅仅是一家集邮公司而并非是邮政公司,多年来其祸害集邮群众比之中邮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货币就不是这样,虽然由于现代信用体系的发达,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实中的大量的支付活动都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实现的,但这丝毫不足以动摇现金货币(M1)在现实中的支付和储藏功能。所以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即使发行量再大,比如甲午马生肖纪念币即便是发行100亿枚也绝不会沦为打折币,因为人们如果觉得收藏价值不大完全可以使其参与流通,把钱花出去也行,把钱存入银行也行,绝对不会像邮票那样没有切实的出路或用途。不仅如此,人们对现金的喜爱远胜于邮票,人们对现金的收藏群体或潜在群体也远胜于邮票的收藏群体。同时,每年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纪念币最多也就三五套而已(据说2014年只发行两套),因而流通纪念币的总盘子较轻,用不了多大的资金就能把行情撬动起来。而邮票就不同了,首先是收藏者群体不仅有限,而且还在逐渐萎缩之中,不单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待到不远的将来中邮迫于形式的发展不得不按照国际惯例在各邮政局所公开销售六个月后,炒新之风就会随之戛然而止,投资群体还会进一步萎缩,只剩下一些铁杆邮迷后,中邮靠纪特邮票所能攫取到的利润必将大幅缩水,即便发行量进一步减少50%也未必能卖得出去。港澳台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中邮为何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虚伪的所谓“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发行政策了,实际上都是为新邮炒作布局设套。同时,邮票每年发行量都在30套上下,100个图,总盘子扩容如此之快,但是集邮群体却在萎缩之中,看好邮市的场外资金对邮市越来越持审慎态度,所以要想撬动邮市行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之中邮多年来发行工作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不可预期,以及多年来的多发、乱发、滥发边缘邮品、衍生邮品、有害邮品和一些时隐时现的为纪特邮票寄递信件设置人为障碍等行为,使得纪特邮票本来已经虚化、弱化的信用基础再次的受到根本动摇,使人们对集邮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可以直截了当地说,邮票已经沦落为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东西,其社会信用不知道比现金货币要逊色多少倍,两个东西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假如有谁收藏了大量的纪特邮票,并把它视为财富的载体试图作为传家宝而留给子孙后代的话,其想法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其行为也是不合时宜的。假如中邮继续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继续玩火,仍然不知悔改、不知收敛、不知悬崖勒马的话,那么离着邮票社会信用的最后的全面的崩溃也就指日可待了,到了危急全面爆发的时候,无论对中邮、对邮票投资者、对邮票收藏爱好者还是对于邮商来说都会是一场空前的劫难。 明白了以上几点,我们也就知道了邮票决不能和货币相提并论的了。假如您用流通纪念币的发行量类比邮票的话,那就是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比如你若说甲午马流通纪念币发行量1亿枚,老百姓还能争相到银行排队兑换,市场价也能到每枚10元上下,那甲午马生肖邮票发行量有网上的流言说发行7000万枚,是不是市价还应超过流通币的价格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邮票的信用远逊于货币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1)